▲黃軒表示,口腔是細菌大城市,若是沒注意清潔,導致好菌、壞菌的平衡被打破,恐怕影響全身健康。(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口腔其實是一座「細菌大城市」,棲息超過700種微生物。若是沒有好好注意清潔,導致好菌與壞菌平衡被打破,牙周病、蛀牙與慢性發炎不只傷害牙齒,還可能成為癌症與慢性病的推手。
黃軒解釋,在頭頸癌中,特別是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已被證實與口腔細菌有關。其中牙周致病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不僅是牙周炎元兇,更能干擾細胞凋亡、促進腫瘤增生與擴散,堪稱癌細胞的「軍師」。
▲黃軒表示,口腔是細菌大城市,若是沒注意清潔,導致好菌、壞菌的平衡被打破,恐怕影響全身健康。(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他進一步指出,口腔細菌還可能「遠征」消化道。研究顯示,食道癌患者的菌群異常,厭氧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明顯增加,而這類細菌同樣與胃癌、大腸癌相關,能引發慢性發炎並幫助腫瘤逃避免疫,就像腫瘤的「黑幫護衛」。
除了消化道,牙周病也和胰臟癌有驚人關聯。美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嚴重牙周病患者的胰臟癌風險顯著升高,可能與細菌隨血液入侵胰臟、全身性發炎及壞菌代謝致癌物有關。換言之,牙周病不僅壞在口腔,更可能是癌症幕後推手。
至於如何預防口腔細菌引發癌症,黃軒提出四大守則:
一、刷牙+牙線:每天至少刷兩次牙,並用牙線清除藏汙納垢。
二、定期檢查:半年看牙醫一次,及早發現牙周病。
三、飲食改善:少吃高糖加工品,多攝取蔬果與抗氧化物,避免含糖飲料。
四、戒菸限酒:避免壞菌滋長,因菸酒加牙周病會大幅提升頭頸癌風險。
黃軒強調,口腔保健不只是為了防蛀牙,而是全身防癌的第一道關卡。每天刷牙、使用牙線,看似小事,卻可能是悄悄關掉癌症開關的動作。他呼籲大眾養成良好習慣,「一個乾淨的口腔,就是最強的抗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