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是國際海運上的重要航道。(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若中國決定對台灣動武,平日遭遇邊緣化與剝削的外籍勞工及弱勢族群,恐淪為戰爭下最脆弱且悲慘的群體。台灣目前有超過95萬名外籍居民,涵蓋製造、建築、漁業與長照等產業,他們長期在台處於弱勢,缺乏足夠的保障。一旦戰火爆發,撤離與救援計畫有限,加上外交協調與後勤困難,恐讓這些人淪為最無助的犧牲者。
根據《南華早報》(SCMP),來自菲律賓達沃市的家務助理巴努甘(Gilda Banugan)在台工作超過十年,她坦言,「如果發生意外,大多數菲律賓勞工不會選擇回國,因為即便有人想救我們,我們也不知能否活下來」。
截至今年7月底,台灣共有84萬9777名外籍勞工,多來自印尼、菲律賓、泰國與越南,涵蓋製造、建築、漁業、醫院及居家照護等產業,若加上家屬,總數超過95萬人,約占台灣人口4%。
外籍勞工在台常被視為二等公民,且面臨雇主性虐待與身體虐待風險。歐亞集團沈姓分析師指出,「這群人在軍事衝突中將受到嚴重負面影響,因為他們在和平的台灣社會中已處於邊緣化地位。」她補充,台灣政府可能會優先照顧本國人,外籍勞工的救援則需與東南亞各國協調。
最脆弱的一群是約2000艘遠洋漁船上的外籍漁工,他們容易被剝削,也可能捲入中國的灰色地帶行動。例如2024年7月,中國海警扣押台灣船隻「大進滿88號」,多名印尼船員受困於對峙中。雖然這些勞工的匯款對東南亞經濟極為重要,但多數東南亞政府對救援計畫保持低調,以免刺激北京。
分析人士指出,疏散數十萬公民得面臨龐大後勤與地緣政治挑戰,尤其中國可能封鎖港口與機場。印尼大學國際關係系主任瓦爾多約(Broto Wardoyo)表示,居住在台灣的印尼人超過30萬,任何撤離計畫都難以安全完成。他也提到,部分印尼人願意協助防衛台灣,而這與台印密切關係及跨國婚姻有關。
美國是否介入也存在不確定性。美國前總統拜登曾承諾若中國攻擊台灣將提供援助,但現任總統川普立場較模糊。在桃園汽車零件廠工作的52歲菲籍勞工森特納(Ivy Centena)表示,她不相信川普會保衛台灣,認為川普光說不練。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今年調查顯示,近四成台灣成年人認為美國「不太可能或絕對不會」介入台灣。
巴努甘擔任勞工權益組織Migrante董事。她認為,兩岸緊張不僅是撤離問題,「救援外籍勞工不是根本解決方案,若菲律賓經濟與薪資提高,就不必出國工作。他們只是把我們當作戰爭前線,置於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