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長黃偉哲宣佈推動「生生有平板」政策,預計四年投入22億元,全面實現智慧學習普及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在AI與數位浪潮推動下,教育現場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台南市政府宣佈,將於2026年起至2029年間投入22億元經費,全面推動「生生有平板」行動方案,實現「每位學生一台平板」的願景,這項政策不僅是硬體建設,更是一場結合人工智慧與差異化教學的教育革新,預示著台南將成為全國智慧教育的領航城市。
市長黃偉哲指出,台南在推動智慧城市的同時,也同步強化教育面向,讓AI科技從產業延伸至校園。「隨著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啟動,沙崙國際高中已成立,未來將培育更多AI與國際化人才,這是台南城市治理與教育結合的重要里程碑。」他強調,教育數位化不只是趕科技潮,而是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科技輔助下「被看見、被理解、被成就」。
根據教育局最新學力檢測結果,南市學生使用AI與數位學習平台超過4小時者,在國語文、英文與數學三科的測驗通過率普遍高於未使用者,顯示數位融入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果。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這正是「科技輔助教育」的最佳實證。
台南自2022年起配合教育部「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率先補助偏鄉地區「一人一平板」,並達成全國「班班有大電視」的建置目標。經過四年紮根,南市平板使用率已達95%,教師數位培訓完成度約96%,應用「因材網」平台的使用率更是全國第一。這意味著教師已能靈活運用數位工具進行差異化教學,學生也逐漸習慣在數據回饋中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南市政府自2023年起自主研發生成式AI學習平台「智慧魔鏡」,讓AI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該系統能自動生成筆記、診斷學習弱點、即時提供回饋,被譽為「AI數位學伴」。2024年,「智慧魔鏡」更獲得《天下雜誌》「城市治理卓越獎」社會進步組優選肯定。鄭局長表示:「AI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它讓教師能真正看見每個學生的學習曲線,做到有感教學。」
未來四年,台南將持續更新平板與網路設施,同步建構教育大數據分析系統,與教育部合作透過學習歷程資料,提供教師、家長與學校決策依據,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個別化學習軌道」上前進。教育局也強調,這項「生生有平板」政策並非單純發放載具,而是整合「AI工具+教師專業+課中差異化教學」的三環架構,目標是縮小城鄉差距,讓弱勢學生同樣能被科技助力拉昇學力。
事實上,台南早已在智慧教育領域屢獲肯定,連續11年蟬聯「校園資訊基礎環境建設全國特優獎」,並拿下「適性教育績優縣市獎」與「績優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特優獎」。這些成績的背後,是教育局長期深耕數位融入課中教學的政策佈局。
黃偉哲最後強調:「智慧城市的根本,不在於建築與AI晶片,而在於教育。唯有讓孩子在科技的世界裡學會思考與自學,城市的未來才有無限可能。」
南市教育局也承諾,未來將以「智慧學習城市」為願景,持續整合產官學能量,從AI教師輔助、學習平台升級到教育雲端資料串接,全方位打造可持續的教育數位生態系,讓台南成為真正的教育科技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