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走進瀋飛殲-35機庫意外曝光戰機「3557」編號。(圖/翻攝自央視,下同。)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公開殲-35在福建艦航母上進行歷史性首次彈射畫面後,中國官媒近日更一舉走進該款戰機機庫近距大秀軍事肌肉。值得注意的是,在報導畫面意外曝光一架殲-35的編號,按推測殲-35至今實際打造的總數量可能已超過60架,最快2026年便能達到年產量破百架,生產速度相當驚人。
這是《央視》首度進入中國航空工業瀋飛的殲-35機庫,完整展示其生產線,同時總設計師孫聰獨家公開該款隱身戰機的三大核心技術,包含隱身設計讓對手「看不見」、高度集成小體積實現高信息化,以及雙模式起飛,彈射、滑躍全適配。而畫面掃過一架機身塗上「3557」編號意外引發高度關注。
▲殲-35成功在福建艦彈射起飛。
回顧先前播出福建艦彈射艦載機的影片,曝光了殲-35的編號有3505、3506 ,如今編號從3503到3557,這數字變化似乎已說明殲-35已經進入全面快速量產階段。知名軍事自媒體「矚望雲霄」分析,「3557」這一編號暗示著至少57架具備實戰能力的量產型已經下線,而軍機的編號一般是按照批次來分配,所以從編號情況來推測,殲-35實際造出來的總數可能已經超過60架。
文章指出,殲-35的產能獲得大量提升主要得益於瀋飛生產線的全面升級。據了解,瀋飛28萬平米(平方公尺)的智能廠房內,4條脈動生產線正高速運轉,將殲-35生產周期壓縮到72小時1架。而在生產線火力全開的情況下,預估在2026-2027年時間節點上,殲-35年產量將超過100架,加上殲-20早已破百的年產量,中國年均隱形戰機生產量將突破200架的規模。
此外,孫聰也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及,中國戰機從殲-10、殲-15、殲-16到殲-20、殲-35,研發周期越來越短,但仍面臨成本高、升級難的問題。為此,他提出模塊化設計思路,把戰機分成幾個標準模塊,發動機、雷達、航電系統、駕駛艙這些都能像積木一樣拆裝替換。他說,「你今天領先,不努力,明天你就落後。要想始終保持領先,只有不斷地更新、疊代技術。」
▼殲-35總設計師孫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