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立霧溪燕子口今(17日)傳出因大量土石崩落形成堰塞湖。(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花蓮立霧溪上游因邊坡坍塌形成堰塞湖,水位持續攀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研判最快今晚(17日)10時前恐漫流過台8線公路。下游秀林鄉民有社區首度因天災撤離,實際避難人數超出預期,秀林鄉公所臨時將收容處改設在秀林國中。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堰塞湖壩體高度已高於公路路面,導致立霧溪水流改道,部分水量從靳珩隧道東口漫出、再經魯丹橋排入魯丹溪匯流入立霧溪,預估深夜前將淹過公路。因水位上升過快,來不及架設水位計,目前已由陽明交大監控團隊駐守太魯閣工務段,協助監測與評估壩體穩定性。
▲政府目前已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圖/翻攝自Facebook/卓榮泰)
黃群策指出,現階段中橫公路已成堰塞湖的「自然出水口」,交通全面中斷。林業署明日將裝設壩體監視器,持續觀測潰決風險,並建議下游秀林鄉及台電東部發電廠人員預先撤離。台電也回應,立霧機組14名員工均已撤離,排洪門與排砂門全開,廠區防洪門則已關閉以防止水淹入。
根據《中央社》,秀林鄉長王玫瑰表示,受影響範圍包括富世村民樂社區與秀林村民有社區共約300戶。因正值太魯閣族歲時祭儀活動,公所緊急進行勸導撤離,居民配合度高,但民有社區首次實施撤離,實際人數比預估多,原訂收容地秀林國小空間不足,只得臨時改至秀林國中,目前僅剩2戶待警方協助撤離。
民有社區林姓住戶回憶,下午3時接獲通知後僅有一小時準備,「本來明天要參加歲時祭,沒想到得撤離避難。」他表示,只來得及帶藥品與衣物,連證件都忘了帶,希望堰塞湖盡快解除,能平安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