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尚未在中國開設門市。(圖/翻攝自微博)
記者廖翊慈/綜合報導
加拿大知名瑜珈服品牌Lululemon(露露檸檬)被喻為是瑜珈界的「CHANEL」近年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後起之秀Alo Yoga。這個被稱為「Lululemon 接班人」的品牌,近兩年在北美掀起熱潮,成為洛杉磯街頭最紅的運動時尚象徵。不過因Alo尚未在中國開設門市,卻也意外成為仿冒品市場的「新寵兒」,中國多地皆能看到「祖國版Alo」。
▲中國多地充斥Alo仿冒品。(圖/翻攝自微博,上同)
據《藍鯨新聞》報導,Alo Yoga(以下簡稱Alo)早在 2007 年成立,但真正爆紅是在2020年之後。三年間品牌營收成長5倍,截至2024年,年收入已穩定在10億美元。Alo的瑜珈褲售價約134美元、運動背心 88 美元,定價與 Lululemon 相近,甚至略高。
儘管Alo尚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品牌熱度已在社群平台迅速蔓延。胸前印著大大「alo」字樣的T恤和背心,成為年輕人炫耀時尚的象徵。網友戲稱它是「白女新寵」,部分網購平台上充斥著「alo同款」,售價從39元到99元不等(人民幣,下同),有些仿品甚至只要9塊9,銷量動輒破萬。
▲▼Alo仿冒品在中國銷量極好,也讓不少網購平台發生真假難辨的狀況。(圖/翻攝自微博)
第三方數據顯示,僅在某主流電商平台,近 30 天內標示「Alo」的商品銷售額就接近千萬元。但其中真偽難辨,還有不少「ola」「olo」等變體品牌混入市場。由於Alo官方尚未進駐中國市場,白牌商家趁勢搶佔流量,然而當地仍未形成成熟的仿製產業鏈。
業界人士分析,瑜珈服本身技術門檻不高,許多品牌強調的「專利布料」其實並不稀有,真正影響銷售的關鍵在於品牌定位與文化。Alo把「美學」作為核心賣點,與主打功能性的Lululemon形成明顯區隔。
▲Alo代言人BLACKPINK成員Jisoo。(圖/翻攝自Instagram/@alo)
Alo能崛起,明星效應功不可沒。從Kendall Jenner、Hailey Bieber到韓團BLACKPINK成員 Jisoo、aespa的寧藝卓、TWICE的Sana,都曾為品牌代言或穿著出街。Alo門市多設於Lululemon門市1公里範圍內,被形容為「Lulu栽樹,Alo 乘涼」,但後者更注重時尚氛圍。
▲Alo被稱之為「白女新寵」。(圖/翻攝自微博)
《富比士》形容Alo的服飾「未必適合健身,卻能讓人看起來像剛從健身房出來」。Alo常將束身衣、吊襪帶背心等元素融入設計,營造「高級運動感」風格。正如始祖鳥(Arc'teryx)象徵戶外精英品味一樣,穿上Alo,代表的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
Alo執行長 Danny Harris 曾表示,「Alo更像特斯拉,而其他品牌只是福特或克萊斯勒。」品牌名稱取自Air(空氣)、Land(大地)與Ocean(海洋),象徵對自然的尊重。近年Alo陸續推出護膚品線Alo Glow System、營養品牌Alo Wellness,並在紐約開設素食餐廳Sutra。2025 年更推出售價1200 至 3600 美元(約新台幣8500 至 26000 元)的包款,直接挑戰傳統精品。
▲卡戴珊家族的小妹凱莉多次在社群上傳Alo的穿搭。(圖/翻攝自Instagram/@kyliejenner)
目前 Alo 已在曼谷、首爾開設門市,被列為旅遊打卡熱點。外界預期品牌將於今年進軍上海,開設中國首家線下店。不過,有分析認為,Alo雖靠社群熱度迅速走紅,但能否在激烈的運動休閒市場長期維持人氣,仍有待觀察。若無法穩定品質、打擊假貨,品牌形象一旦受損,中產階級消費者恐怕也會轉身離開。
Alo的入華之旅會順利嗎?有業內人士直言,品牌火起來不簡單,但持續走紅才是真本事。 Alo進入中國市場所面臨的競爭局面和產業環境也相對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