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沙灘上出現大量有毒的「銀幣水母」。(圖/翻攝極目新聞,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海南海口西海岸近日出現綿延兩公里的「銀色硬幣帶」鋪滿沙灘,吸引不少遊客圍觀拍照,並分享至社群媒體上。經專家確認,這些「硬幣狀生物」其實是具有毒性的銀幣水母。當地環保單位已連日展開清理,但受天氣與地形影響進度有限。專家提醒,銀幣水母即使死亡仍具毒性,赤腳或徒手接觸都可能造成皮膚過敏與燒灼感,呼籲民眾切勿觸摸。
《極目新聞》報導,10月21日,海南海口多名遊客發現,西海岸沙灘上出現大量形似「硬幣」的海洋生物,這些生物緊密鑲嵌在沙灘上,遠遠望去,宛如無數枚銀色硬幣密密麻麻鋪灑在海岸線上。
一名遊客透露,他是21日在沙灘上直擊,「太多了,兩三公里長,二十多年第一次見,有人說有毒。」
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所長盧剛指出,這些確為銀幣水母,屬自然現象但此次密度較為罕見,由於其與沙粒貼合緊密,清潔人員只能用耙具小心收集,目前已清理多數區段,但仍有新一批水母被海浪沖上岸,預計天氣好轉後將可在一日內完成清理。
據了解,銀幣水母帶毒性,不論存活或死亡皆不可觸碰,環保專家馬軍進一步說明指,銀幣水母為群體性生物,由數百個水螅蟲構成整體,無自主移動能力,隨洋流漂移,「一旦受刺激便釋放毒素,死亡後毒性仍殘留。若赤腳踩踏或皮膚直接接觸,可能導致紅腫、刺痛甚至過敏反應,建議遊客遠離分布區域,待專業人員清理或由海浪自然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