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手持資料,揭露主計處公布的7.13%貧窮率嚴重低估,呼籲政府正視真實的貧窮問題。。(圖/翻攝自Facebook/王世堅)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上修今年(2025)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4.45%,主計長陳淑姿並在立法院表示,受惠於AI需求帶動出口暢旺,台灣經濟表現穩定,全年成長率「有機會朝5%邁進」。然而,在亮眼數據背後,民進黨立委王世堅卻提出警訊,直指「貧窮數據美化」,實際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國人恐高達250萬人,呼籲政府應面對現實、修正制度,讓每一位需要幫助的民眾都能被政策「接住」。
王世堅指出,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貧窮率為7.13%,看似低於美、英、德、日、韓等先進國家約14%至16%的水準,彷彿台灣「幾乎沒有窮人」。但他反問:「若真如此,為什麼街頭、公園與車站夜裡仍可見越來越多無家者?為什麼許多長者仍得靠打零工維生?」他認為,統計數據與民生現況顯然脫節,政府應正視貧窮問題的真實規模。
根據民間學者與公民團體估算,若以年收入低於「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六成」作為貧窮線,台灣真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口約占總人口12%至13%,換算約280萬至300萬人;但政府現行救助名單中,低收入戶僅約25.9萬人、中低收入戶約24.2萬人,合計僅約50萬人能獲得補助,存在超過250萬人的「貧窮黑數」。
王世堅強調,自己肯定主計處及審計處的努力,但統計數字不能只是「好看」,而應真實反映社會現況,「少算的每一個百分點,背後都是一個沒有被接住的家庭、一個被遺漏的人生。」他並批評社會救助法已15年未修,制度早已不合時宜;許多家庭僅因家中有三等親在工作,就被認定「有能力接濟親人」,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被排除在外。
他呼籲衛福部應全面檢討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的資格認定,更新社會救助法,落實「精準扶助」與「普惠公平」的原則。「真正的進步,不是讓貧窮率看起來漂亮,而是讓每一位陷入困境的國人,都能被國家接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