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三通金廈航線。(圖/記者林名揚翻攝)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中共在20日至23日四中全會討論「十五五規劃」,引發台灣政府高度關切,擔心北京可能將金門等前線離島納入經濟發展計畫,藉此對敏感區域施加實質管轄權。知情台灣官員向《路透社》透露,此舉恐將兩岸關係從傳統主權爭議,升級為更直接的管轄權之爭。
中共正在北京討論第15個五年發展計畫,將自明年開始實施,詳細內容於明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公布。《路透社》報導,台灣特別關注其中是否提及深化與金門群島的經濟整合,由於金門距離中國海岸僅數公里,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地理位置極為敏感。
一名熟悉此事的台灣高層官員表示,「兩岸關係可能從過去的主權爭端轉變為管轄權之爭。」另一名地方官員則指出,中國可能藉新的經濟藍圖,試圖對金門行使「實質行政管轄權」,推進統一議程。
北京長期以來對金門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頻繁派海警船進入金門周邊水域,另一方面則提供天然氣、電力供應等經濟誘因,拉攏當地14萬居民。且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金門已和中國達成供水協議。
台灣官員認為,金門地理位置使其更容易受北京經濟與政治影響力滲透,尤其當地許多居民與中國有密切家庭與商業關係,可輕易搭船赴廈門工作或購物。過往的中共五年計畫曾以模糊方式提及台灣,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甚至提出興建通往台灣的隧道和高速鐵路,但台灣政府拒絕。
更令台灣官員憂心的是,中國正建設通往金門的橋梁工程,這項計畫並未獲得台灣同意。此外,預計明年啟用的廈門新機場距離金門最近處僅約3公里。台灣官員直言,「若他們強行推動建設這座橋梁建設呢?這關乎我國安全。」
該名官員示警,「若他們膽敢入侵金門,我們將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不過報導也說明,金門與克里米亞之間存在差異,克里米亞許多人自認是俄羅斯人,而非烏克蘭人;但在金門,多數人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的中國人」。
金門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受訪時表示,中國確實希望加強與金門經濟整合,但主權問題不容妥協,「金門是中華民國領土,其管轄權屬於中華民國,這是無庸置疑的。」
中國去年單方面開通廈門新航線,台灣稱此舉未經協商,且飛行路徑過於接近金門空域,引發航空及安全疑慮。台灣官員憂心,新機場可能為中國提供另一條對金門主張管轄權的途徑。
該名台灣官員指出,「相互發展不是壞事,但若目的是為了併吞,那就有問題了。」台灣陸委會表示,在本周中共四中全會公布任何政策細節以前,不會對此事發表評論;中國國台辦則未回應置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