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萬高鐵收入不如預期,使印尼背上巨額債務。(圖/kcic)
記者王佩翊/綜合報導
由中國、印尼合作打造的「雅萬高鐵」自興建以來爭議不斷,原本預計在2020年完工,但因工程延誤與成本暴漲,最終拖到2023年10月才正式通車。這條全長142公里、連接雅加達與萬隆的高鐵,總成本高達73億美元(約新台幣2250億元),比原定預算暴增83%。然而,通車後營運狀況不如預期,票價收入竟比預估少了8成,導致印尼投資方2024年與2025年上半年共虧損達5.82兆印尼盾(約新台幣127億元),陷入嚴重財務困境。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印尼政府目前正與中方磋商債務重組事宜,並出現「是否動用國家預算償還」的內部爭議。印尼財政部與主權基金Danantara對償債責任意見分歧,而北京方面則釋出善意,表示願意展開償還重組談判,以確保這條由中國主導建設的高鐵能持續營運。
印尼財政部長普爾巴亞(Purbaya Yudhi Sadewa)強調,不會動用國家預算償還債務,並認為應由主權基金Danantara負責。他指出,該基金掌控約1000家國營企業的營運與股息,過去已累積超過80兆印尼盾(約新台幣1520億元)的股息,理應承擔還款責任。普爾巴亞直言,「國企的利潤都歸Danantara所有,債務卻讓國家來背,這實在說不過去。」
根據普爾巴亞的說法,印尼每年必須支付約2兆印尼盾(約新台幣38億元)的高鐵債務。面對龐大財務壓力,Danantara執行長羅桑(Rosan Roeslani)則表示,目前正「全面評估」解決債務問題的各種方案,試圖在不增加國家負擔的情況下尋找出路。
分析人士指出,這場債務爭議反映出外界對該計畫長期可行性的質疑,也引發對印尼主權財富基金角色及融資模式的擔憂。若此案未妥善處理,恐將成為未來基礎建設合作的警訊。一間參與高鐵建設的印尼國企更曾坦言,雅萬高鐵的龐大債務宛如「定時炸彈」,如今這句警告似乎一語成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應,中方不僅重視財務數據,也關注高鐵帶來的公共效益與長遠發展,強調「願與印尼共同推動雅萬高鐵高品質營運」,展現持續合作的態度。
雅萬高鐵由印尼PSBI與中國國企財團合組的印中高鐵公司(KCIC)負責建設與營運,其中印尼方持股六成。不過根據印尼統計局資料顯示,該高鐵2024年僅售出606萬張車票,遠低於政府設定的3100萬張年度目標。
受此影響,印尼出資方PSBI在2024年虧損高達4.195兆印尼盾(約新台幣79.8億元),是前一年的4.3倍,2025年上半年更再虧1.625兆印尼盾(約新台幣30.9億元)。若將中方虧損計入,總損失恐怕更為驚人,讓這項曾被寄予厚望的「印中合作象徵工程」再度陷入風暴。目前印尼當局已就雅萬高鐵債務重組問題與中方展開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