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民眾陳斐在重慶某處河道內淘金。(圖/翻攝央廣網)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隨著國際金價屢創新高,重慶部分河道再掀「淘金熱」。來自安徽的男子陳斐毅然辭職專職淘金,每日蹲守河邊尋找砂金,運氣好的話,半天能收穫約1克黃金,轉手約500元人民幣(約2200元新台幣)。然而,律師提醒,個人河道淘金行為已涉違法,相關行為不僅存在安全風險,也可能觸及刑事責任。
《央廣網》報導, 安徽人陳斐為了淘金,毅然辭掉工作,帶著「淘金夢」奔赴重慶。他在淘金群中表示,「我找到幾個礦點,肯定能出不少貨。」

▲大陸電商平台上販售的「淘金工具」。(圖/翻攝央廣網)
據悉,陳斐在「淘金群」內發文時,正在河邊車內蹲守,觀察天氣預報等待雨停後便可下河淘金。待雨勢稍歇,他便用手搖設備淘了半天,最終收穫約1克黃金,依當日行情約可賣得500元人民幣。他無奈地說,「要是不下雨,我肯定能淘到更多。」
近期金價一度衝上每盎司4350美元,帶動不少大陸民眾湧入淘金群組與短影音直播間交流「踩點」經驗,甚至購買淘金設備嘗試自行開採。一些電商平台還出現「出入神器」、「淘金利器」等商品,銷量激增。
也有淘金領域的直播主提醒新手「別被淘金地圖騙了」,還勸誡「這行靠經驗,不靠運氣」。

▲大陸官方在特定區域豎立的禁止淘金告示。(圖/翻攝央廣網)
北京市中盾律師事務所律師郭聰提醒,黃金屬於國家保護性開採礦種,河道淘砂屬於非法開採行為,「若利用淘金設備逃避費用或牟利,情節嚴重者可能被依《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追究刑責。」
大陸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蘇德辰指出,河道砂金多分佈於河流內流速變緩的側彎處、礫石層底部等地,但個人以簡易設備開採的效率極低,且多數地區已多次被開挖,剩餘金粒稀少。也有相關領域專家提醒,淘金熱背後潛藏風險與法律紅線,「淘金夢」若缺乏專業與審慎評估,最終恐成一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