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捷拆除部分車廂內座椅。(圖/北捷官網,下同)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日前有民眾搭台北捷運時,發現部分車廂原有的某些椅子不見,忍不住猜測是否跟先前優先席糾紛有關。事實上,北捷21日曾發新聞稿指出,這是「空間優化列車」,拆除第2至第5節車廂中央立柱,還移除部分車門旁座位及屏風,增設車側與座椅扶手,並調整「親子友善區」,引發話題。
最近有網友在Threads表示,北捷板南線怎麼有列車車廂角落椅子不見了,話題掀起討論,猜測是否與日前優先席糾紛有關。但就有人指出,「想也知道這是讓推娃娃車的父母親方便停車的,不然車子擋在門口,大家出入不是不方便?」「最後一節車廂啊,記得那是給輪椅族、腳踏車族、父母推嬰兒車或有拖行李箱的人方便使用。」
事實上,北捷21日新聞稿指出,第6部「空間優化列車」正式加入尖峰時段疏運行列,延續原本的寬敞設計,首度改裝「親子友善區」,特別騰出一整塊空間給嬰兒車停放。
這次的空間優化列車延續既有的改裝特色,包括拆除第2到第5節車廂中央立柱,讓輪椅、嬰兒車或拖行李的乘客都能輕鬆移動。部分車門旁的座位與屏風也同步拆除,改加裝車側與座椅扶手,讓大家有更多站立空間,不再人擠人。

這次最大的亮點,就是「親子友善區」的升級。北捷首次針對這區進行微調,在第3節車廂第4個車門到第4節車廂第1個車門間,各拆除一排三人座,變成可放嬰兒車的寬敞空間。北捷也說,這樣不只家長方便,其他乘客上下車動線也更順,未來會持續蒐集旅客意見再微調。
其實從2015年開始,北捷就陸續在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板南線和中和新蘆線設置「親子友善區」,月台上還有粉紅色標示提醒乘客,希望大家在尖峰時段也能多點禮讓,給推車或孕婦一點空間。
目前板南線已經有6部優化列車,在平日早上8點到8點半之間行駛亞東醫院到龍山寺路段,幫助分流通勤人潮。北捷表示,「空間優化列車」有五大特色:動線順暢、空間優化、功能多元、引導明確、運能提升,不只讓乘客更願意往車廂裡移動,也讓輪椅和嬰兒車族群搭車更友善。
北捷最後也提醒,想避開人潮可以打開「台北捷運Go」App查一下車廂擁擠度,上車後也記得往車廂內部移動,或是提早一點出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