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助攻陪伴外籍看護,打造更溫柔的照護生態圈。(圖/勵馨基金會)
記者王威智/台北報導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許多家庭因為子女在外地工作,長者的生活照顧多由外籍看護肩負。他們日夜陪伴、照料起居,成為家中最熟悉卻常被忽略的身影。然而,在照顧他人的同時,這群遠離家鄉的照護者,也需要被看見、被理解。
「阿嬤走了,我好難過。」來自印尼的 Delicia,在台灣照顧長者五年,早已將對方視為家人。當被照顧者離世,她也陷入一段無法言說的失落。這樣的心情,在外籍家庭看護工之間並不少見。根據勞動部統計,全台超過九成社福移工是家庭看護,其中大多來自印尼,長時間獨自照護長者,卻少有傾訴與支持的空間。
為了回應這群「在家之外,守護別人家的家人」的需求,勵馨基金會推出「家庭看護移工心理健康支持計畫」,結合AI科技、心理專業與社區行動,讓照護者也能被照顧。
勵馨基金會移住者服務中心自2024年起啟動「AI天使」計畫,與國內外研究團隊合作,運用人工智慧建立多語對話系統,讓移工能以母語即時傾訴、獲得心理支持。系統不僅可辨識語意與情緒,還考量文化語氣差異,確保溝通尊重又貼心。

▲ 勵馨基金會與星展基金會跨領域合作。馳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許佳鳴執行長(左起)、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星展基金會負責人。(圖/勵馨基金會)
未來三年內,計畫將邀請移工擔任AI訓練員,協助優化資料與設計,預計服務超過六千名看護移工,並舉辦共好工作坊、心理支持團體與語言交換活動,讓「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能被理解與關懷。
勵馨基金會李凱莉主任指出,許多移工在照顧長者過程中,會面臨孤單、壓力與語言障礙,「當被照顧者過世時,那種失落和家屬是一樣的,也需要被安撫與陪伴。」她說,語言學習與心理支持並行,不僅能穩定移工情緒,也讓家庭關係更和諧。
勵馨並串連志工展開語言交流,讓在地居民能更了解移工文化,形成跨文化共學的社區支持網絡。
自2010年起,勵馨基金會即投入移工協助工作,從「1955外籍勞工專線」到母語心理諮詢、技能培訓、庇護所與服務中心,逐步建構更完整的移工支持體系。如今透過「AI天使」結合科技力量,希望為台灣的長照環境注入更溫柔的人性思維。
「守護照顧者,就是守護台灣的家庭。」這句話,是勵馨多年來堅持的信念。當照顧者的心被照亮,長者的笑容,也就能更自在地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