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再談京華城案,表示這個案子在張景森眼中「就是一個悲慘的案件」。(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趙蔡州/綜合報導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28日針對京華城案再度發聲,他表示,京華城案在前政務委員、前北市都發局長張景森眼中,就是一個「悲慘的案件」,他開完庭後也感到悲傷,「我被關了一年,但法庭上還在爭論京華城的容積獎勵依據哪一條法?我和這麼多被告,到底犯了什麼罪?」
柯文哲指出,張景森雖與前副市長林欽榮交情深厚,但對於2017年北市府片面刪除京華城樓地板面積保障並不認同,直言該做法「不當」。張景森在法庭作證時表示,若都市計畫變更導致容積下降,將造成民眾權益重大損失,必須有強而有力的理由支撐;但當時的都委會並未提出任何依據,他甚至說如果是他的都委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他會要求記名投票,明確寫下自己的意見,說不定還會因此辭掉都委會委員。
柯文哲透露,張景森當時還說,京華城30年前經都市計畫變更後,取得約678%容積率(樓地板面積約12萬平方公尺),是因捐地30%、捐款逾2億元、協助多項公共建設才獲得,但北市府卻片面刪除,「告也告不贏,變成你的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批評決策「太莽撞、太不合理,也太鴨霸」。
針對檢方指控「都委會給容積獎勵無法律授權、涉嫌圖利」,張景森也在庭上反駁,強調《都市計畫法》本身就是法律授權,「都委會依法通過程序訂定容積率,是其職責所在,怎會變成圖利?」他也點出,案件起源於監察院2024年1月對北市府的糾正文,其中誤將京華城所在地列為「商三」用地,而非「商三特」,導致後續誤判,「監察院一開始就搞錯,檢察官又跟著錯,把無辜的人推入深淵」。
柯文哲感嘆,張景森說的沒錯,這確實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京華城履行與北市府的協議後,卻被片面撕毀,不僅資金、人力投入付諸流水,土地遭扣押、多人官司纏身,甚至有人家破人亡,「我被羈押禁見一年,被求刑28年半,許多公務員仍活在『圖利罪』法律定義模糊的陰影下,這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現在進行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