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指出,她的當選承戴著很多人的期待,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國民黨最後一搏,因此她不會是「過渡型」或「看守型」黨主席,她強調,很多人認為2026、2028一定會贏,但她從不敢小看民進黨,因為民進黨不會自掘墳墓,賴清德也不會自取滅亡,而國民黨不能只求站在旁邊看不摔倒就好,因此未來這三年很關鍵,所以她形容自己是「虎口下的黨主席」。
對於這次贏得黨主席選舉,鄭麗文先說,她感受到這次黨內對她「非常非常大的期待與熱情」。當初決定參選有兩個前提,一是盧秀燕不參選,二是得到黨內支持。「我沒有想到那股支持的力量來得那麼快、那麼強,而且一直持續沒有減退,反而越來越強。」她指出,這股力量反映出基層對國民黨「恨鐵不成鋼」的焦慮,覺得台灣沒有時間再蹉跎,「大家真的覺得不能再讓賴清德繼續連任,國民黨必須振作起來、擔起重任」。
她透露,在全台拜票過程中,許多失聯黨員主動表達願意回歸,也有民眾因她參選而決定加入國民黨。「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從資深大咖到年輕世代,大家都認為國民黨要脫胎換骨、要世代交替,這是一股真實的情緒與浪潮。」
鄭麗文也說,這樣子的一股能量,不是因為鄭麗文的關係,是因為長期以來台灣的內外部的處境,讓國民黨的人都覺得說「這可能是最後一搏了,否則台灣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他們願意再賭一次」。
鄭麗文坦言,這次選完有些聲音認為黨員投票結與民意結構不同調,但「這樣的看法是錯的」。她自己接觸到許多本土、南部、軍系與非軍系黨員,「大家對兩岸和平、下架民進黨都有共鳴」。但國民黨不能只靠民進黨的失分或民怨取勝,「我們要展現新的形象與能力,讓年輕人看到希望」。
她提到,台灣這二、三十年內耗過多,政治惡鬥讓社會疲乏,「國民黨必須重新贏得信任,帶領台灣走出困局」。她承諾,會以穩健務實的態度領導黨務,讓產業界、文化界、青年世代都能看到新的希望。
對於外界認為這次黨主席只是「過渡型」或「看守型」黨主席,鄭麗文不認同,她強調,很多人都認為,2026與2028一定會贏,但民進黨不會自掘墳墓,賴清德也不會自取滅亡,而國民黨只求站在旁邊看不摔倒就好,但自己從未輕視民進黨的實力,也不會小看民進黨,未來這三年是最關鍵,「我只是過了第一關當選的門檻而已,選舉前的打擊都只是小菜一碟,後面才是真正的大菜」。
談到辯論時曾提到「集體領導」,鄭麗文說明,首先是「垂直的連結」,指的就是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地方縣市長與正副議長是最了解當地政治生態,「地方議長太厲害了」,因此她會高度尊重地方,「譬如桃園、南投、苗栗都很團結、戰力強,如果每個縣市都這樣就太好了」。未來在布局2026縣市長選舉時,一定會與地方縣市長與議長充分討論,不會以個人意志主導。「你一定要地方能夠接受的,大家一起,這才是集體領導。」
其次是「橫向的連結」,鄭麗文說,她將跨出黨外,廣邀各領域專業人士參與政策討論。她會組成任務型的政策平台,不論是財經、國土、AI教育,甚至社會議題,都要納入專家意見。像她曾提過要組影子內閣,指的就是政策方面,國民黨不能再閉門造車,「我們要尊重專業、打開觸角」,會創造正式與非正式的平台,讓真正懂議題的人來幫忙,這才是集體領導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