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國民黨主席鄭麗文。(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
實習記者石嘉豪/台北報導
準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日前接受外媒德國之聲專訪,其中,記者詢問鄭麗文,認為國防預算應該要佔GDP的多少?鄭麗文則直指,現在超過3%的GDP已經「太多了」,若兩岸和解,我們就不需要把錢投資在軍備上,她寧可把這個錢投資在孩子身上,投資在長照、健保、教育身上。
德國之聲記者提問鄭麗文,不贊成台灣持續增加國防預算到GDP的5%,但這跟現在講不放棄武力保衛台灣的決心,好像有一點矛盾。
鄭麗文表示,完全沒有矛盾,像德國也不願意把GDP5%花在國防預算上面,北約也不願意把GDP5%花在國防預算上面,請問全世界哪一個國家,願意把GDP5%花在國防預算上面?除了賴清德在美國的壓力底下做出了這樣的一個承諾?
然而記者接著指出,其實美國的壓力不是只給台灣。鄭麗文質疑,北約不願意、日本不願意、韓國不願意的時候,難道這些國家就放棄用軍事保衛自己國家的決心嗎?
記者進一步指出,北約沒有不願意,北約在美國的壓力之下,其實也開始往GDP5%邁進,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承受這個壓力,因為這是一個國際的壓力,您認為,在中國增加的情況底下,台灣的國防預算應該要佔GDP多少?
鄭麗文表示,講到重點了,我們怎麼跟中國比呢?台灣這麼小,中國這麼大,所以這個絕對不是維持區域安全的解方,我們要避免在軍備上面的競賽,因為軍備競賽只是把所有的處境推向戰爭,但這是錯的,我們有太多的方法可以維持兩岸和平。
針對記者引用國民黨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侯友宜的話,「中國的壓力越大,台灣的軍費就會增加,壓力越大增加越多」。鄭麗文則強調,台灣我們並沒有一個金雞母,也沒有一個印鈔機,軍事預算要擴大,但並不是毫無上限的擴大。
鄭麗文細數,今年的國防預算,已經佔據我們全年度總預算三分之一,「太多了」,這樣的國防預算真的能確保台海的安全?馬英九時期的國防預算才2000多億,今年的國防預算是9000多億,請問這是多少倍?
鄭麗文說,台灣要有軍購、要有國防,但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強調,要是「合理」的,她直指,我們要軍購,我們要國防,是為了台海的和平,所以,如果台海可以透過非軍事的方式來化解,讓關係正常化,讓兩岸和解,這不是更好嗎?我們就不需要把錢投資在戰爭,投資在軍備上。
最後,鄭麗文表示,自己寧可把這個錢投資在孩子身上,投資在長照、健保、教育身上,她也相信這不是個人的想法,一個民主的社會,真正有作為的一個政黨,一定要照顧台灣人民的利益跟安全,反應人民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