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川習在南韓釜山進行約100分鐘會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舉行「川習會」,外界原先憂心台灣議題可能成為雙方交易籌碼,不過這場歷時約100分鐘的會談全程未觸及台海問題。專家指出,這反而令人暫時鬆一口氣。
《海峽時報》報導,川普會後返美途中在空軍一號上向記者表示,「完全沒談到台灣。」中方會後發布的官方聲明同樣隻字未提台灣,連過去慣常重申的「台灣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表述也未出現。
學者對此分析,雙方刻意迴避台灣話題有其戰略考量。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鄭安光(Zheng Anguang)指出,「北京不希望讓台灣問題與關稅、出口管制等議題掛鉤,彷彿將台灣當成談判籌碼。事實上,既然川普沒有提起,我們樂得不談,因為台灣問題對中方而言不存在談判空間。」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Chen Shih-min)認為,原因也可能是時間有限,「會談僅100分鐘,算上翻譯和開場時間,就沒有太多時間討論像台灣這樣複雜且敏感的問題」,「會談目標是先緩和貿易緊張情勢,這更容易達成。」
淡江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馬準威(Ma Chun-wei)也指出,經貿問題對華府和北京都更加迫切,「這也表明華府認為短期內台海爆發衝突可能性不高,因此不必急著搬上談判桌,這對台灣而言未必是壞事。」
有鑑於近期事態發展,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Chen Dongxiao)也認為,北京目前不太擔心台灣問題。
不過專家警告,川習會未提台灣不代表可掉以輕心。陳世民警告,「這次是在第三國的短暫會面,但明年川普訪中時,很可能談及台灣議題,屆時我們拭目以待。」川普已宣布將於明年4月訪問中國,隨後邀請習近平回訪美國。
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Weng Lu-chung)則認為,北京對此事保持沉默是「戰略耐心」的表現,強調不提台灣不等於放棄此議題,反而可能是在等待更有利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