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東明社會住宅。(圖/資料照)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國人住居權益備受關注,國民黨立委牛煦庭今(5日)在內政委員會質詢問及,中央是否會把「青年可負擔住宅」納入政策方向?國土署長吳欣修說,未來在社宅的興建上,或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混合搭配,設定地上權住宅就是類似可負擔的項目之一,「設定地上權跟社宅混合的方式,現在也是有在研議的方式,報院的計劃也有就這樣方向討論」。
牛煦庭說,住宅租金指數9月再創新高,內政部定義台灣的住宅政策是圍繞社會福利,透過住宅的呈現就是社會住宅。針對社宅興辦計劃的進度,內政部長劉世芳說,目前還在檢討中,社會住宅的興建除了土地或資金取得外,現在要加入氣候變遷因素,可能對於社宅興建有必要檢討。
另外,牛煦庭談到新加坡的組屋政策,有明確家庭優先、有結婚、單身要35歲後才能申請等條件,且只有地上權,限制出售也只能售給符合組屋條件者,使用期滿後歸還政府,政策邏輯清楚。牛問,台灣的住宅政策脫離社會福利思維?
國土署長吳欣修說,新加坡97%都是國有地,所以才可以發展以台灣來講就是設定地上權的做法;也因為新加坡從1965全力發展,所以數量足夠支應,已經進入第二輪都更,才能不斷輪替買賣。台灣來講,都才剛起步,國有地也不多,要達成這樣的輪替有困難。
但吳欣修說,未來在社宅的興建上,或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混合搭配,是目前研議的方向之一。吳指出,類似這樣的設定地上權跟社宅混合的方式,也是目前有在研議的方式,報院的計劃也有就這樣方向討論。
吳欣修進一步指出,這幾年房地產市場大家都知道,接下來空屋率會創新高,因為這幾年出來的房子非常多,所以在某種形式上,站在減少碳排的角度來講,應該鼓勵更多房子釋出做出租宅。
吳欣修說,包租代管部分已經上調標準,希望從另外角度擴充,但直接興辦社宅部分,會用其他創新方法,像類似設定地上權的房子做混合,也會以BOT概念的方式讓民間興辦經營,「這些都有草擬方向,政院方向若定調會儘早對外說明」。
吳欣修強調,今天最關鍵還是在於能不能脫離土地法、民法相關的限制,因為對於土地來講,土地若一但是出售的,要收回就會有法律限制,這點會是後續考慮的重點。
牛煦庭追問,不少地方政府都拋出所謂「青年可負擔住宅」,掀起不少討論與期待,中央是否把此政策納入方向?吳欣修說,設定地上權住宅就是類似可負擔的項目之一,桃園已經放在都市計畫施行細則裡,還包括彰化等,都已經有在討論,「大家在可行的方式下,支持地方政府做可行的創新」。
牛煦庭問,是否會出現中央地方不同調的狀況?吳欣修說,過去南投、彰化雖然都有不一樣做法,但還是會尊重方式,只是在未來建物認定上會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