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以輕颱之姿登陸,隨即減弱為熱帶低壓。(圖/翻攝weathernerds)
記者許力方/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今(12)晚8時30分正式解除「鳳凰」颱風警報,鳳凰自7時40分從恆春登陸後,8時經判定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8時30分同步解除海陸警報,但氣象署持續發布8縣市「豪雨特報」以及長浪即時訊息,提醒民眾,台灣附近風浪仍相對較強。
氣象署預報科長林秉煜針對鳳凰颱風回顧說明,10日下半天開始發布警報,隨著颱風逐漸北上移動,10至11日過程中,颱風外圍環流配合東北季風,對北海岸、東半部帶來明顯降雨,總累積雨量最高落宜蘭縣東澳嶺1065毫米,新北市大粗坑753毫米,台北市擎天崗570毫米,台東縣金針山473毫米。

▲鳳凰共伴豪雨在蘇澳、基隆創下紀錄。(圖/中央氣象署)

▲鳳凰登陸後風向轉變,北部、東部仍有雨勢。(圖/NCDR)
林秉煜表示,11日傍晚共伴效應北抬過程,雖然花東雨勢區緩,但宜蘭、北海岸下雨仍明顯,因此單日最大雨量在宜蘭冬山795毫米,蘇澳、基隆都破單站11月自己的紀錄,分別達到648、269毫米的雨量,以這樣的共伴降雨來說,雨勢非常明顯。這次共伴降雨驗證了10至11月,雖然颱風從南海經過,到菲律賓、南海、巴士海峽,但外圍環流與共伴效應明顯的話,降雨量是相當可觀的。
整體來說,颱風警報期間,台灣附近各沿海都有7至10級強陣風,尤其海峽一側風力明顯,包含彭佳嶼、新屋、恆春有10至11級、東吉島、蘭嶼12級,此外,台灣附近普遍有3至5米浪高,馬祖、東沙島、小琉球更達到6米。
未來情況隨著颱風東移進入恆春半島減弱,熱帶性低氣壓持續往東北移動,其環流還是在高屏一帶,今晚開始高屏地區有斷續陣雨,但持續時間不長;花東地區因偏南風影響,也有間歇性降雨,有大雨或局部豪雨;在東北風配合外圍環流之下,外海是否有共伴效應移入偏北陸地?將可能在北海岸、大台北山區造成短延時強降雨或豪雨。
林秉煜指出,根據氣象署今晚降雨預報,雨勢仍較明顯,南部、花東雨勢逐漸趨緩,北台灣包括北部地區、北海岸、大台北山區降雨明顯。明天(12日)白天中南部降雨緩和,花東仍有零星降雨,北部則降雨明顯,降雨機率偏高,溫度也偏涼。
未來一周天氣,今明兩天受東北季風影響易雨,溫度偏涼在22度附近,14、15日(周五、六)東北季風減弱,溫度稍微回升,但第二波東北季風17日(下周一)報到,感受偏涼,各地低溫下探約16至18度,高溫也明顯下降至18到22度,提醒民眾注意溫差變化。
▼下波東北季風更冷。(圖/中央氣象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