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總統蕭美琴在IPAC布魯塞爾年會的「台灣專題」場次發表演說。(圖/翻攝自Facebook/林佳龍)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跨國對中政策倡議組織「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本月7至8日於布魯塞爾舉行年度峰會,並正式通過台灣海峽「現狀維持宣言」。宣言核心強調,各國必須明確定義「現狀」為何,才能有效阻止北京以各種方式侵蝕台海和平。
IPAC在國際政壇以對中國立場強硬聞名,成員涵蓋歐洲、亞洲、美洲與非洲多國現任議員。此次峰會共有28國代表出席,副總統蕭美琴也受邀到場發表演說,這是台灣自去年加入IPAC後首次以會員國身分參與峰會。
明確定義「現狀」 宣言列出多項可能危害台海穩定的行為
根據峰會通過的宣言,各國議員除了重申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外,也指出破壞現狀不只限於武力攻擊。宣言提到,中國近期行動已顯示「各國有必要清楚界定現狀」。
宣言進一步明列多項「破壞現狀」的行為,包括阻止台灣行使自主治理、阻擋台灣進行邊境與領海管控、讓台灣無法維持正常經濟運作或抵禦惡意政治干預、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建立實質關係、限制各國自由與台灣互動,還有以脅迫方式逼迫台灣接受未經人民同意的政治安排
宣言指出,只要北京出現上述行為,即構成「破壞現狀」,國際社會必須採取「等比例」回應;無論是奪取離島、封鎖、禁運、干預治理等任何強制手段,都被形容為「不可容忍」。
籲民主國家制定共同戰略 明確對北京傳達代價
宣言也呼籲各民主國家儘速擬定「共同戰略」,在國際間一致確認何謂台海現狀,並明確向北京發出訊號:只要升高局勢,就會面臨沈重的政治與經濟成本。
此外,各國政府需確保台海航行自由,並評估若爆發危機,將使本國承受哪些經濟風險,且必須公開評估結果。
宣言另特別強調,各國應抵制北京曲解國際法的做法,尤其是對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錯誤詮釋,並重申以武力對台行動違反《聯合國憲章》原則。
IPAC陣容再擴大 已有43國、約300名議員加入
IPAC此次也公布組織規模進一步成長。自去年台北峰會至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塞爾維亞、斐濟、尚比亞、辛巴威與巴拿馬等7國加入,使成員國總數達43個國家與跨國議會,共約300名議員參與。
各國代表在會中一致強調,台灣及周邊區域的和平穩定,已是全球安全的重要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