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日本與中國最近因「台灣有事」議題而導致緊張情勢升溫!新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談及日本可能在台海衝突中行使集體自衛權,引來中國強烈不滿。彭博分析師指出,中國最少有4項手段能對日本展開經濟報復,從觀光管制、稀土出口到企業調查與文化封鎖皆可能成為施壓工具。
專家警告,若情勢持續惡化,將使本就面臨經濟挑戰的日本承受額外風險。
綜合外媒報導,高市早苗的相關談話被北京當局視為挑釁,中國指控她威脅國家安全宇中國核心利益,讓中日關係迅速緊張。彭博分析師表示,中方反應強烈,顯示可能已在規劃具體報復措施,且可能集中在經濟層面,因為中國仍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就突破3230億美元,衝突升級將使日本經濟受到衝擊。
彭博分析師提到的「第一招」可能從觀光下手。中國外交部14日發布公告,提醒赴日旅客恐面臨重大風險,外界視為是限制國民赴日旅遊的起點。一旦中國旅客減少,日本每年可觀的觀光收入將首當其衝。
第二項可能措施是出口管制,包括稀土等關鍵原料。儘管日本近年努力降低對中國依賴,但截至今年9月,中國稀土仍占日本進口量7成以上,重稀土更超過9成。若中國切斷供應,日本電子、汽車產業將承受重大壓力。
第三項手段是加強監管與調查在中國營運的日本企業,做法類似中美貿易戰期間對美企進行反壟斷程序。潛在目標包括東京威力科創、本田與豐田等深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大型企業。
第四項可能行動則是封鎖日本內容產業。2017年,南韓朴槿惠政府同意讓駐韓美軍部署薩德系統(THAAD,終端高空防禦飛彈系統)後,中國曾全面封鎖南韓娛樂內容。彭博分析師認為,若情勢惡化,日本電影、動畫等作品可能面臨被禁止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況,甚至可能因法規理由而遭要求停業。
至於美國是否會介入仍未明朗。分析認為,川普政府可能支持盟友日本,但也可能基於維持與北京關係、確保關鍵礦物供應等考量而採取低調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