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藥署示警,「冷凍不等於永久保存」。(示意圖/pixabay,下同)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隨著冷凍宅配、生鮮網購盛行,許多家庭冰箱常囤滿冷凍食品,但食藥署示警,「冷凍不等於永久保存」,若保存或解凍方式不當,依然可能造成風味劣變甚至食安風險。尤其家用冷凍庫溫度不穩、過度囤貨、忽略效期等問題,都讓冷凍食品暗藏腐敗危機。
食藥署指出,民眾最常犯下4大錯誤,包括「忽略有效日期、家用冷凍庫溫度不穩、拆封未密封、囤貨過量」。即使在標準冷凍環境零下18°C下,酵素反應與脂肪氧化仍會進行,食品仍會逐漸劣變;更何況一般家庭冷凍庫往往達不到標準溫度,開關頻繁、塞滿食物,更會加速品質下降。

除了保存,解凍更是關鍵。食藥署提醒,食品落在7°C至60°C的「危險溫度帶」時,細菌繁殖速度極快。若將冷凍食品放在室溫解凍、用熱水沖或反覆冷凍與解凍,都可能讓病原菌大量生長,提高食物中毒風險。建議以冷藏、流水或微波等方式解凍,並在解凍後立即烹煮。
食藥署也提醒,收到冷凍宅配後應優先檢查包裝是否破損、是否維持結凍,並按照「先進先出」原則分門別類放入冰箱,生熟食分層保存、使用密封容器可避免交叉污染。若食物出現真空包裝膨脹、異味、變色、黏滑、冰晶異常增多等徵兆,代表可能已經變質,不應再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