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受颱風及豪雨襲擊,彰化芭樂農損失慘重。(圖/民眾提供)
記者唐詠絮/彰化報導
近日北市天母一間水果行因「3顆芭樂600元」的價格引爆全網熱議,不少網友驚呼「一顆200元的芭樂到底在吃什麼?」引發議論,作為全台芭樂主要產地的彰化社頭鄉,因7月颱風與豪雨接連重創,導致全國產量銳減超過三分之一,使得台北果菜批發市場在11月創下每公斤94.9元的歷史同期新高,讓不少家庭主婦「喊貴」卻步。
被譽為「芭樂王國」的彰化縣社頭鄉,與溪州鄉同為全台芭樂的重要產區,全縣種植面積超過260公頃,產量佔全台五分之一。每年11月本是珍珠芭樂的盛產季,但今年情況截然不同。社頭鄉農會總幹事蕭良珍指出,罪魁禍首就是7月的丹娜絲颱風及後續連續一週的豪大雨,嚴重影響芭樂的著果率與品質,導致彰化產區減產超過三分之一。「物以稀為貴」是市場鐵律,產量大減直接反映在價格上。

▲遭颱風及和豪大雨襲擊,彰化芭樂園全泡水損失慘重。(圖/民眾提供)
珍珠芭樂因其耐存放、口感佳,向來是國人冬季最喜愛的水果之一。往年11月的批發價多落在每公斤20至28元的親民區間。然而,近三年來,中南部芭樂產區接連遭受颱風侵襲,造成大規模農損,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一路走高。台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去年9月就曾拍出每公斤106.4元的歷史天價,而今年11月也已多次出現每公斤超過90元的高價。
如今產地採收量慘跌,只剩下過去的兩成。物以稀為貴,產地收購價已不分大小,每台斤直接衝到57元,品質最好的「上等貨」更要價百餘元,創下前所未見的高點。儘管價格貴得讓人咋舌,但市場上貨源極缺,消費者就算想買,也常常面臨「可遇不可求」的狀況。
儘管天公不作美,產量大減,社頭鄉農會本週末仍如期舉辦中部地區番石榴果品評鑑活動,吸引來自彰化、南投等地的99位果農參賽,最終由社頭鄉的蕭金發奪下「芭樂王」的殊榮。

▲社頭鄉芭樂農蕭金發奪下「芭樂王」的殊榮。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蕭政弘對此表示肯定,他說明,今年7月豪雨連下十多日,對生產環境是極嚴峻的挑戰。但能夠入選參賽的芭樂,普遍仍維持果肉厚實、口感爽脆、甜度佳的高水準,這充分展現了台灣果農即使面對惡劣氣候,依然能堅持品質的專業與韌性。
對於何時才能買到價格較為平穩的芭樂,社頭鄉農會總幹事蕭良珍給出了樂觀的預估。她表示,預計在12月中旬後,第二期的芭樂產量將會陸續上市,屆時市場供貨增加,批發行情就有望逐步回穩,消費者荷包的壓力也能稍稍減輕。

▲遭颱風及和豪大雨襲擊,彰化芭樂園全泡水損失慘重。(圖/民眾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