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歷屆縣長受邀出席許信良《天命》新書發表。(圖/擷取自朱立倫臉書)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國民黨前黨主席朱立倫20日於臉書Po文指出,民進黨前黨主席許信良昨日舉行《天命》新書發表暨桃園中壢事件48週年紀念,他和多位歷屆桃園縣長受邀出席,對他來說,這不只是一場新書活動,更像是回到當年桃園民主起步的現場,再一次思考台灣的未來要怎麼走。
朱立倫自曝一段和許信良鮮為人知的因緣指出,48年前,他還是建中高二的學生,許主席參選桃園縣長,他自願當他的助選員,到處替他拉票。那一段歷程,不只是一次的地方選舉,更是深深影響了我們那一代年輕人的民主啟蒙。
民主,是台灣最重要的根、最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民主不是某一個政黨的專利,而是大家共同守護的價值。即使意識形態不同,但民主的核心不能被改變,這是我一生堅定的信念。
朱立倫說,許主席當年對政治的反思,也給了他第二個重要啟發:政治應該以民為本。許主席對土地開發、公共政策、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批評,後來都成為我擔任桃園縣長時最重要的改革方向。我們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才有今天成長最快速、最具活力的桃園。

▲許信良《天命》新書發表,朱立倫曝曾為黨外助選受影響民主啟蒙。(圖/擷取自朱立倫臉書)
包括其在內的歷屆縣長,從吳伯雄、許信良、呂秀蓮、吳志揚到鄭文燦市長以及現在的張善政市長,桃園的發展沒有分藍綠,只有共同的目標:桃園更好,人民更好。這就是桃園民主的精神,也應該是台灣民主的方向。
台灣走到今天,不論立場如何、支持誰、屬於哪個政黨,我們都應該記得,
台灣好、人民好,才是政治最重要的目的。朱立倫謝謝許信良前主席,也謝謝所有為民主努力的台灣人。讓我們繼續一棒接一棒,不分黨派,一起守護台灣、前進民主。
現年85歲的許信良是中壢區過嶺人,就讀政治大學時加入國民黨,1967年獲中山獎學金,赴英國求學,2年後返台,於1973年獲得國民黨提名參選臺灣省議員,並順利當選。1977年,許信良連續出版《風雨之聲》和《當仁不讓》兩書,進一步對國民黨的現狀提出嚴厲批評,引來黨內同志的撻伐,同年10月,許不顧國民黨多次警告,脫黨參選桃園縣長。
1977年11月19日因桃園地方政府的選務部門政府涉嫌作票,在支持許信良的民眾報警後,警方置之不理,據傳還保護疑似涉嫌作票的選務人員。中壢民眾群情激憤,爆發大規模示威,在衝突中引爆了中壢事件。桃園縣各投票所於是重新開票,許信良以22萬票對13萬票擊敗國民黨候選人歐憲瑜當選,而國民黨則開除許信良的黨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