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機器人投入後壁區廢棄物火警現場,利用砲塔射水降溫並回傳影像協助判斷火場狀況。(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台南市後壁區烏樹林(下秀祐橋西側)自21日晚間發生廢棄物火警,由於現場堆置物繁雜、火點深層悶燒,延燒處理難度明顯提高,消防局連日動員,以水線灌救、重機具分層挖掘方式日夜推進,同時搭配無人機空拍掌握火場熱區,加上移動式砲塔射水降溫,持續進行殘火處理,在高溫、濃煙與惡臭氣體交雜的環境中,前線人員長時間作業,體力負荷相當沉重。

為協助救災並降低風險,消防局25日調派「消防機器人」投入火場支援,負責高溫區域降溫、砲塔射水,以及利用紅外線熱顯像偵測熱點等任務。消防局同時讓水線人員採40分鐘輪替制度,確保前線人員能充分休息並安全作業。

此次投入的消防機器人具備遙控移動能力,可在濃煙與高熱環境中執行直線水砲與水霧防護作業;並透過影像回傳、紅外線顯像掌握火點深度、煙層變化,再搭配五用氣體偵測系統監控現場有害氣體濃度,使殘火處理作業更精準、安全且有效率。

市長黃偉哲表示,大型廢棄物火警處理時間常較長,下層廢棄物的殘火處置尤其複雜。消防人員在長時間作戰中面臨瞬息萬變的火場風險,市府也會持續引進無人機、消防機器人等科技化裝備,以科技提升救災效率、降低風險,並保障消防弟兄安全。

消防局長李明峯指出,科技救災已是國際趨勢。南市消防局近年積極強化科技裝備,救災機器人的投入,不僅能避免人員直接接近高熱區,也能在深層火點挖掘與降溫階段提供穩定效能。未來消防局將持續提升能力,面對大型災害時擁有更全面、更安全的應變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