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鄺郁庭攝)
網搜小組/閔文昱報導
PTT上有網友日前以「為什麼台灣主流手遊都變對岸的了?」為題發文,表示近年無論是手遊營收榜,或討論度最高的作品,幾乎都被中國遊戲公司包辦,包括米哈遊、庫洛、網易的《逆水寒》都能引發大量回應。他坦言自己雖然多是「雲玩家」,但體感上確實明顯感受到「對岸手遊成為台灣市場主流」的現象,因此好奇原因何在。
貼文引發熱烈討論,許多網友直言關鍵其實很簡單,「打不過啊,還有啥理由」、「人家有預算、產品品質高,市場自然會選」、「不只台灣,日本一堆人也改玩中國手遊」。也有人點出主因是中國大廠投入金額動輒天文數字,台灣公司根本不可能砸出同等規模,導致作品品質差距越拉越大。

▲有網友好奇,為何台灣主流手遊都變成對岸的?(圖/翻攝自PTT)
不少鄉民則以近期爆紅的《逆水寒》為例,認為其畫面品質、雙平台流暢度、福利與回饋制度都極具吸引力,「逆水寒回流玩家發言:福利好到想回坑」、「1:1返利直接屌打一堆遊戲」。有人補充,由於MMO重視社交與熱度,只要人口基數高、推薦強度大,就很容易在台灣形成主流。
也有網友從市場結構分析,直言台灣廠商多年來「偏向代理、而非研發」,因為代理遊戲較穩賺、不需要投入巨額資本;久而久之,本土大作愈來愈少,玩家自然被國外與中國作品吸走。有內行人無奈指出,「台灣手遊除了娛樂城你還能玩什麼,沒得選」、「當年發現代理比較好賺,就再也沒辦法回去」。
事實上,台灣遊戲產業近年也面臨規模小、市場有限以及國際競爭激烈等問題。台灣遊戲產業振興會理事長劉信曾指出,台灣手遊市場雖排名全球前10,但約7成以上遊戲都來自國際,真正本土開發比例少之又少,期待政府能從人才與國際政策面加強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