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統賴清德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記者會。(資料照/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近日宣布提出1.25兆新台幣國防特別預算,並強調北京以2027年完成武統台灣為目標的準備,加速侵略台灣整備;此番談話,讓「2027攻台」時間表再次成為討論。對此,知識型網紅敏迪27日表示,先說「2027」這個概念,這不是說習近平已經確定2027就要打台灣,而是綜合評估下來,中國會在那時候達到軍事實力的巔峰,那時如果攻台,成功機率會是最高。
敏迪指出,為什麼軍事實力會有高峰呢?難道不會一直成長嗎?因為軍事力量需要經濟實力的支撐,而中國現在進入相當明顯的通縮期,「就在昨天,中國10年債殖利率第一次低於日本」。
敏迪表示,當一個國家的殖利率下降,有幾種可能,第一種,認為未來會通縮,通縮是指物價下跌,當大家預期未來物價會持續下滑,就會更願意把錢投入債券這類穩定資產,導致債券價格上升、殖利率下降。
敏迪表示,第二種,認為未來經濟不會成長,如果今天一個國家股市進入熊市,沒什麼好的高報酬商品可買,大家就只好先把錢放到比較安全的債市,資金進來買長期國債,推升價格,一樣會導致殖利率降低,「還有其他可能,但就不贅述,總之現在中國十年國債的殖利率低於日本,顯示市場對中國未來經濟的信心,低於對長期處於低利率的日本」。
「沒有強盛的經濟,很難無止盡地窮兵黷武」。敏迪表示,所以不管是全世界的軍事智庫,乃至於中共自己,應該都清楚 2027是個勝率最高的年份,但這難道代表 2026、2028 就不會動手嗎?當然不,動不動手,都只在習近平的一念之間,就看他敢不敢在勝率比較低的時候動手。
敏迪說,她很喜歡朱宥勳的比喻:「理化老師很高機率會在下週三考試,但不代表他不會在週一考,所以你最好從現在開始準備。那萬一過了下週三理化老師還沒考試呢?你也不能因此鬆懈了,因為他週四、週五也都有可能臨時考」。
敏迪說,對她來說,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當作它一定會發生。」她從 2023 年第一次講 2027 開始就一直說,習近平動手的機率是高的,因為綜觀所有線索,他所有的動作、喊話、閱兵,就是要收復台灣,沒有別的可能。
敏迪表示,所以與其抱著僥倖心態,想說他應該有一天會中風吧拉肚子吧、腦袋撞到吧,也要做好準備,自己夠強壯別人才不敢來打。所以,她去考防災士、考救生員、上民防課,甚至連學開山貓怪手,都是想著戰爭或重建會用上,然後也跟東京的朋友索取一本「緊急防災避難手冊」,這本甚至是台灣現在發那本小橘書之前就在翻了。
敏迪指出,當她認定它一定會發生,就會有動力去做任何我該做的事,但是這並不影響人生規劃,2023 年買了人生第一間房,明年打算去美國植入,夢想是有兩個小孩,2027 這個數字並不影響她的人生決策,「理化老師週三要考試,難道我擔心自己會被當就不讀別科了嗎」?
敏迪表示,強大的國防實力要奠基在穩健的經濟上,所以如果想要國家有能力守住,現在要做的不是慌張,不是拋售在國內的資產,而是更加專注於可以有產值的地方。
她說,以前在清大的時候都笑說「 GG 排班救台灣」(台積電工程師),現在大家都不把這句話當笑話了,正因為台灣有堅強的半導體實力,才能作為我們拉攏國際盟友的最佳工具。
敏迪表示,所以今天聽到台灣總統說 2027,不用慌張。就冷靜想想,如果它真的會發生,那現在開始該做哪些事?你的緊急防災包準備了沒?你家裡有沒有備用電源?你跟長輩談好緊急時刻要約在哪裡了嗎?你的體能能應付長時間移動嗎?你知道離家最近的防空空間在哪裡嗎?
敏迪說,當一一完成這些整備,發現「欸,沒什麼好怕的,因為我能做的都做了,而我相信我身邊的人也會做」。她說,當都做好充足的準備,國軍就不用額外費心思來照顧我們,他們可以專心上戰場,而我們一般民眾會繼續讓國家經濟運行,繳稅讓軍隊有軍餉、武器、後勤補給。
敏迪表示,除了那些準備,另外能做的就是吸收更多正確的資訊,下禮拜會重新發一次 CSIS 兵推的文章,看完會安心許多,然後現在也在剪她朋友去烏克蘭的影片,看看烏克蘭人在戰爭三年後的日常畫面,也會安心許多。
敏迪強調,焦慮往往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去看更多正確資訊、了解戰場的日常會長什麼樣子,當你知道越多,就越不會焦慮,「想像它會發生,現在開始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