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霸王寒流,五分山下雪。(資料照/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許力方/台北報導
冬季風暴「台灣掃到邊」?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分享,北極上空出現冷暖空氣對峙,時間點很罕見,巧合的是,2016年的「霸王寒流」襲台前也有類似現象;經進一步觀察可發現,現在北極冷暖空氣交會可能會有顯著的冬季風暴發展,中緯度國家擔心未來幾周將受冬季風暴影響,台灣雖不在主要影響範圍內,但也無法排除會被掃到邊。
鄭明典27日發文說明,北極上空過去2周左右時間,氣溫相對「快速上升」近20度,是一次小規模的平流層暖變。氣候上,最常發生平流層暖變的時間是2月下旬,如今發生的特別早,通常表示極渦原本就偏弱,依據過去紀錄,此現象對應出日韓偏冷的冬季,和台灣冬季氣溫的相關性其實並不高,過去認為台灣只是偶爾被掃到邊。

▲氣溫距平圖,代表現況和氣候值的差異。(圖/翻攝鄭明典臉書)
2016年的特殊「寒潮」霸王級寒流個案,鄭明典指出,當年的確起因於平流層暖變,暖變向下影響引發超強振幅的負北極振盪,又剛好主要冷空氣外流方向在亞洲。當時的低溫在百年紀錄中並非最極端,但是在暖化背景下,再度發生的機率很低。
觀察近3年北半球的氣溫紀錄,很不一樣,與過去不搭嘎,氣候似乎又進入一個新的狀態。鄭明典認為,整體來說,2023年是破紀錄高溫的一年,2024年馬上又破了紀錄,2025年比前2年低一些,但都比更早以前的紀錄高。
鄭明典依據氣溫距平圖指出,現在北極區域明顯偏暖,但是極區偏暖的空氣移到中緯度地區,還是很冷。極區偏暖表示極渦偏弱,極區的冷空氣比較容易外流,冷空氣經過的地方就會冷。目前中緯度陸地上氣溫普遍偏高,如果極區冷空氣外流,冷、暖空氣交會,可能會有顯著的冬季風暴發展。
現在發生中的平流層暖變現象,經驗上可能導致極區冷空氣外流,中緯度國家都很重視這個變化,原因就是擔心可能未來幾周內會受冬季風暴影響。鄭明典說,台灣不在主要影響範圍內,但也無法排除會被掃到邊,所以還是很值得追蹤、觀察平流層暖變的現象和它後續的影響。
▼北極上空過去2周左右時間,氣溫相對「快速上升」近20度 。(圖/翻攝鄭明典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