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十幾年,換言之,也參加過十多場的企業年終尾牙,我必須說,多數公司(或說是福委會)可能對於年終抽獎的目的與其應達成的效果都未曾深入思考過,導致有一些很莫名或荒唐的抽獎、發獎機制,今天就來一起說一說。
年終尾牙是一個犒賞員工、激勵士氣的場合,抽獎正是其中的高潮,如果抽獎的結果是眾星拱月(一人中大獎,其餘安慰獎)或搞的員工反目成仇(你領大獎,我是謝謝惠顧),那可說是完全背離了抽獎原本該有的目的與效果。
先來說說幾個抽獎、給獎方式失當的例子:
狀況一:
某公司尾牙抽獎一貫的「傳統」是,主持人會跟公司高階主管凹相同金額的加碼獎金,例如總經理提供的是10萬元的現金獎,通常最後會再被多凹10萬元加碼獎金,而這加碼獎金怎麼給?不是再抽一位,也不是大家平分,而是給「原本抽到大獎的員工」,也就是該中獎員工會抱走原本的10萬,加上加碼的10萬,總共20萬的獎金;而當年度最小的「安慰獎」是多少?兩千元!差距100倍。你說眾多領安慰獎的員工,心裡幹不幹。
上面這種很常見,是典型的貧富差距過大,絕對會造成民怨。
所以,原則一:最大獎與最小獎應控制在一定倍數內,最好別超過20倍。
原則二:加碼獎金應集中於一pool中,最後再平分全部人或另設「多個獎項」再抽。
如果老闆真的太多錢想發,應該設計在年終獎金中,直接給績優員工實際的獎勵,不要將大筆預算拿來年終抽獎這種賭或然率的場合,也避免可能過於資淺或表現不佳的員工卻徒然拿了超級大獎,甚至沒多久就走人的搥心肝事件。
狀況二:
某公司將大獎設限制僅有超過某年資的資深員工可以抽,其他員工只能在台下乾瞪眼。
這一樣是公司沒把「抽獎」這件事的內涵搞懂,想鼓勵資深員工很簡單,另外發久任獎金即可,上面的這方式只是造成階級對立,抽到大獎的資深員工對面台下眾多怨懟的眼神說不定領的也有點尷尬,何必如此呢。
原則三:抽獎資格一視同仁,每人都有同樂的權利與期待感。
再來是抽獎的流程與方式,以下是一種典型的做法:
獎項從大到小分N級,然後抽獎順序是從最小獎開始抽,一路抽到最大獎。
錯!錯!錯!不是這樣抽的好嗎。
▲上海有間遊戲公司祭出和波多野結衣共度春校的尾牙大獎,引發網路熱議。(圖/翻攝騰訊娛樂)
先抽完最小獎(通常也都是人數最多的),意味著尾牙才開始,台下就已經產生一堆「台上於我何關」的觀眾了,這對尾牙的氣氛絕對是大殺手。
抽獎的順序要這樣,假設獎項一共分六等,那就這樣抽:先抽第三等(先凝聚注意力),再抽第四等,接著抽第二等、然後第五等...,最後記得,把最小獎跟最大獎留到最後,然後抽出最大獎(其餘沒抽到的則是最小獎)。
所以,原則四:抽獎順序需大小獎交替抽,最小獎與最大獎留最後,抽出最大獎後,其餘是最小獎。
要盡力讓尾牙中有最多人對抽獎抱有「期待感」,這樣氣氛才會熱絡,所以最小獎絕對不能一開始就抽完;而大小獎交替抽,才能在前半場就製造一些高潮,別死死的由小往大獎抽。
再來,我曾參加某公司尾牙,其獎項上是寫獎品名稱,但卻沒寫獎項大小(例如,一獎、二獎...),也沒寫獎品的市價多少,導致抽到大獎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抽到的獎到底是多大,完完全全浪費了得獎驚喜感的營造;另外,抽獎的名單是用員工編號,而非員工姓名(其實公司人數僅數十位,並非大企業),這導致抽出獎時,沒人知道那是誰(有時連當事人都忘了自己員工編號),又是一個氣氛的殺手。
因此,原則五:獎項、獎額大小與中獎者姓名都要明確,才能營造中獎的驚喜感!
最後一個例子:
某公司尾牙一開場後,主持人就要大家玩一個團體遊戲,贏家的獎品是....可以先抽獎!
有學過數學的就知道,先抽獎和後抽獎,就中獎機率上是一樣的,換言之,這個遊戲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對參與者沒帶來任何實質的好處,你說大家還會認真玩嗎?
原則六:所有的抽獎、活動安排都在專注於贏造氣氛、期待感、緊張感上。
當然,尾牙抽獎的獎項若是很大,對整場氣氛一定有幫助,但若抽獎機制不當,變成一家歡樂其他愁,那反而弄巧成拙。
相反的,即使獎額不特別突出,但若相關的遊戲與機制設計的好,絕對也能夠達到同樂的目的。
●編按:感謝作者maurice同意轉載此篇文章至《ETtoday東森新聞雲》,原文《年終尾牙時的獎該怎麼抽?怎麼發?》於2012年11月6日發表於默‧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