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銘在臉書上探討血糖高的原因,影響血糖的不僅是飲食熱量,還有體內腸內菌的反應。(示意圖/免費圖庫Unsplash)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基因醫師張家銘於臉書發文,探討血糖高的原因,並引用2025年發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結果。他指出,影響血糖的不僅是飲食熱量,還有體內腸內菌的反應,運動、飲食與減肥效果差異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腸內菌群組成的不同。
張家銘表示,不同人的腸內菌會影響食物代謝,進而影響血糖。有些人吃白飯血糖飆升,有些人則吃甜點也無事,這是因為他們體內的腸內菌組成不同。瑞典的研究分析了超過1000人的血液與糞便,發現有500多種血液代謝物與血糖失控有關,其中三分之一直接與腸內菌變化相關。
▲張家銘在臉書上探討血糖高的原因,影響血糖的不僅是飲食熱量,還有體內腸內菌的反應。(示意圖/免費圖庫Unsplash)
研究指出,一些對健康不利的腸內菌,如Hominifimenecus microfluidus,會影響血糖控制,而較好的菌如Blautia wexlerae則有助於穩定血糖。這些腸內菌會透過代謝物馬尿酸互相牽制,影響胰島素敏感度,進而影響糖尿病風險。
張家銘強調,運動、飲食和減肥效果差異很大的原因之一是腸內菌的組成不同。研究發現,有些代謝物如馬尿酸、α-ketobutyrate,對短期飲食和運動變化不敏感,「根本不理您,動也不動」,需要更長期和個人化的調整才能有效。
他建議,多吃膳食纖維、多樣性的蔬菜和發酵食品,幫助壯大「好菌部隊」,同時減少高糖、高油和高加工食品的攝取,以維持腸內菌的平衡。此外,規律運動和穩定作息也有助於腸內菌的健康運作。
張家銘建議,如果有條件,可以進行腸內菌相分析,了解體內的菌群組成,進而選擇合適的益生菌補充。他強調,健康不僅靠飲食和運動,還需要了解體內腸內菌的反應,並與腸內菌群建立良好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