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旅美教授陳時奮指控誣告,刑案被判刑,民事卻判她免賠958萬元。(圖/記者吳銘峯攝)
記者黃哲民/台北報導
旅美教授陳時奮2021年到2022年間,以筆名「翁達瑞」PO文,指稱當時參選新竹市長的高虹安抄襲論文,被高控告涉嫌加重誹謗,陳獲不起訴後,反控高涉嫌誣告,並向高求償958萬元,刑案一審雖依誣告罪判高10月徒刑,但台北地院審理陳所提求償案,又認定高不構成誣告,今(17日)判陳全部敗訴,可上訴。
判決理由指出,高虹安告陳時奮涉嫌加重誹謗的內容,包括陳PO文說她被論文指導教授李傑「除名了,李傑不承認有高虹安這個博士生」,以及「高虹安的博士論文並非原創」、「幾乎有三分之二的內容」抄襲高任職資策會時共同撰寫的期刊論文、將「只有6頁的期刊論文據為己有,灌水成109頁之論文」、「高虹安沒有自己的博士研究」等語。
法官比對陳時奮PO文,認為他確實針對高虹安說過這些話,陳還曾PO文更正「…(略)我要收回高虹安被指導教授除名的說明。…(略)我要在這裡說聲抱歉」,可見高並沒虛構、捏造不實內容,以指控陳涉嫌加重誹謗。
法官指陳時奮雖獲不起訴,不等於高虹安提告就構成誣告。至於陳主張高提告當天受訪內容,也屬不法侵害,法官認為高的博士論文有無抄襲、是可受公評之事,陳有權做適當評論的意見表達,但受評論的高也有權自衛、自辯,縱然受訪內容有害陳的名譽,也難認為不法。
▲旅美教授陳時奮指控高虹安涉嫌誣告,刑案贏了第一審,向高求償958萬元卻吞敗。(圖/記者黃哲民攝)
本案源於高虹安2022年獲台灣民眾黨提名參選新竹市長期間,原新竹市長林智堅爆發碩士論文抄襲事件、錯失轉戰桃園市長寶座機會,陳時奮越洋多次PO文聲援林,2021年10月18日發表《師生合謀之學術不倫:李傑與高虹安的故事》、2022年7月22日發表《高虹安退出政壇吧!》等文,爆料高2018年就讀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博士論文,大量引用資策會2017年2篇期刊論文卻沒引注出處,也涉及抄襲。
高虹安於2022年8月告陳時奮說她「被指導教授李傑除名」等語,與事實不符,涉嫌加重誹謗,台北地檢署偵辦認為陳對選將品行等可受公評之事合理評論,2023年將陳不起訴。陳隨即提起自訴,反控高涉嫌誣告。
陳時奮在誣告案自稱「善盡公民責任的大學教授」,批高虹安出庭玩文字遊戲、「狡辯裝笨」。高強調誣告案跟著作權無關,她的博論沒引注出處「確實有疏忽」,但辛大回函表示她博論沒涉學術不倫,資策會最初也說她博論沒抄襲,李傑(Jay Lee)公開聲明沒除名她,高自認沒有誣告。
不過,誣告案一審時,北院認定高虹安的博士論文「確有大幅抄襲之情事」,指摘高將司法當成「使批評者噤聲工具」,虛耗偵查資源、使陳時奮面臨刑事追訴風險,所為甚有不該,去年(2024年)8月21日依誣告罪判高10月徒刑,上訴二審高院審理中。
高虹安另因擔任立委期間,涉詐領立法院公費助理補助款11萬餘元,去年7月26日一審被北院依《貪污治罪條例》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罪判刑7年4月、褫奪公權4年,內政部同日宣布依法停止高的新竹市長職務,由副市長邱臣遠代理,高當天宣佈退出民眾黨,該案上訴二審高院審理中。。
而資策會告高虹安博士論文抄襲資策會期刊、涉犯《著作權法》,北院在貪污案一審宣判當天,以資策會提告逾期為由,判決公訴不受理,上訴二審由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