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辭世,梵蒂岡開放瞻仰遺容。(圖/路透)
記者許力方/綜合報導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去世後,梵蒂岡22日公布了方濟各長眠於紅色棺木中的遺照,靈柩將被移至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又稱聖彼得大教堂),供民眾瞻仰遺容。按照傳統,羅馬聖教會總司庫將擊碎教宗的「漁人權戒」,銷毀印鑑的模具,並封閉教宗居所。
教宗的告別式在聖母大殿(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舉行,按照傳統,由愛爾蘭籍樞機主教、總司庫凱文法瑞爾(Kevin Joseph Farrell)主持確認死亡與入殮儀式,身穿紅色祭袍、頭戴教宗冠冕的方濟各長眠在棺木中,手持玫瑰念珠,而法瑞爾用銀錘銷毀了象徵教宗權力的漁人權戒與印鑑模具,將隨棺入葬。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漁人權戒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權威象徵,為教宗標誌性飾品之一,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命名源自於天主教第一任教宗聖彼德,他是耶穌的使徒、漁夫。教宗方濟各在12年任期中,曾多次在儀式中佩戴這枚戒指,因許多信徒親吻衍生衛生爭議。
隨著方濟各的辭世,依照傳統,這枚戒指在梵蒂岡內被銷毀,由2023年方濟各任命的樞機主教法瑞爾,在樞機團的見證下,擊碎戒指與印章。而方濟各的漁人權戒曾在他2013年就任大典中出現,不同於以往使用純金打造,方濟各選擇鍍金銀戒。
事實上,漁人權戒早在19世紀中期就不再實際作為印信使用,但這項儀式仍然延續下來,CNN報導,敲碎戒指就像是「移除某個社群帳號的登入資訊,避免有人冒用教宗身分來發布假消息。」雖然現在已經很少人會冒充教宗,教廷內部也認為已沒必要完全毀壞戒指。
▼方濟各在就任大典中接過漁人權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