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早熟且沒有防護的性行為,讓近年來少女感染梅毒等性病個案爆增。(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文/CTWANT
在現代風氣下,性觀念雖相對開放,不少青少年仍缺乏性知識。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王聖儒指出,10年前青少女得梅毒是極罕見的事,但2024年台灣青少女梅毒個案,卻比10年前暴增53倍,讓他忍不住直呼是「梅毒少女時代」。對此,他也示警,若染上梅毒未治療,可能會出現紅疹、淋巴腫大、掉髮等症狀,甚至造成失明、癱瘓或失智。
王聖儒在臉書粉專「守護兒童急診的小白醫師 - Dr.王聖儒」撰文道,根據疾管署調查,青少年感染梅毒的有「3大兇手」,包括交友APP(一滑就約,一約就愛愛)、早熟性行為(初次性經驗越來越早),以及缺乏性教育(不知道戴套也不懂性病)。
王聖儒說明,梅毒一種會「親密接觸傳染」的性感染症,初期常沒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不治療會傷神經、心血管,甚至影響胎兒,可能讓寶寶死產、早產、子宮內感染(先天性梅毒)。
王聖儒指出,以2024年的數據來看,15至24歲女性梅毒個案暴增51.4%,懷孕婦女感染梅毒的案例,從2022年64例上升到2024年157例,先天梅毒疑似個案也增至82例,「很多孕婦甚至產後才知道自己得了梅毒」。
王聖儒在2月就曾發文分享案例,表示有位16歲少女在近2、3個月以來,手指出現奇怪的小水泡,有時會發癢、紅腫,起初她以為只是「汗皰疹」或「蕁麻疹」,在診所反覆治療都沒效。後來,她的手腳長出紅疹,手掌、腳底也開始脫皮,手臂上莫名出現許多瘀青,趕緊前往醫院就診時,抽血檢驗出了「二期梅毒」。
王聖儒提到,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梅毒,可能進入4個階段:
1、一期梅毒:感染後約3週,生殖器或口腔出現無痛性潰瘍(硬下疳),但常常被忽略。
2、二期梅毒:數週至數個月後,全身可能出現紅疹,特別是手掌、腳底的「銅幣疹」,伴隨脫皮、扁平濕疣、淋巴腫大,甚至有發燒、肌肉痠痛、掉髮等症狀。
3、潛伏期梅毒:表面症狀消失,但病菌仍潛伏體內,可能持續數年。
4、三期梅毒:數年後可能侵犯心血管、神經系統,甚至造成失明、癱瘓或失智。
對此,王聖儒也提醒,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仍是最基本的防護措施,如果有過性行為的青少年,應定期檢查性病,如梅毒、HIV、淋病、披衣菌感染等。倘若出現不適症狀,像是生殖器潰瘍、手腳紅疹、異常掉髮、皮膚脫屑等等,請盡早至醫院皮膚科或感染科檢查,切勿自行亂擦藥。
延伸閱讀
▸ 拒領私生子爆爭議!呂秋遠深夜吐心聲「我沒有做錯事」 揭判決書疑點
▸ 婚前下馬威?準婆婆下令必須生2男 要求「產後親自調養」還要收費
▸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