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攜手北港朝天宮推出「乙巳年北港進香旗」,象徵延續百年香火與信仰傳統。(圖/記者游瓊華翻攝)
記者游瓊華/雲林報導
「北港進香」自清代以來傳承至今,由民間自主自發前來北港進香,呈現地方民眾的集體記憶與認同,讓「北港進香」於2024年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今年更由縣府攜手北港朝天宮推出「乙巳年北港進香旗」,象徵延續百年香火與信仰傳統。
縣長張麗善表示,進香旗是北港進香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象徵,旗上綉有宮廟名號與媽祖聖號,插旗於朝天宮前,象徵該廟與北港媽祖正式建立香火聯繫,是進香隊伍進入聖殿的神聖憑證,也承載著地方信仰的榮耀與認同,百年來陪伴每位香燈腳抵達北港的進香旗,承載著進香沿途各式各樣的情感記憶。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北港進香」除每年擁有數千團進香團外,更因為保留完整科儀,包含恭請神尊進殿、結紅綾、團拜、刈火、回駕等,同時亦尊重各地宮廟的多元化儀式,如交香、請水、招軍請火等,縣府及朝天宮自2017年起就把「北港進香」登錄國家重要民俗做為目標,歷經多年的努力,終於在2024年獲得文化部審議委員一致肯定,成為全台灣第23項重要民俗。
陳璧君提到,白沙屯拱天宮徒步進香自清朝以來流傳至今,最大特色為「媽祖指路」,進香路線無事先規劃,全憑媽祖鑾轎現場決定方向,沿途香燈腳須時刻跟隨媽祖步伐,展現信徒的虔誠與堅定。今年5月1日清晨,白沙屯媽祖即將從苗栗通霄出發,橫跨中部縣市,徒步數百公里於5月3日抵達北港朝天宮,完成信仰與文化的深度交會。
今年縣府比照往年開放「北港大復戲院」及「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預計於5月2日起至5月4日凌晨2點止提供香燈腳作為休憩場所;交通工務局在北港糖廠「1911好庫文化產業園區停車場」設置高鐵免費接駁站,預計5月3日中午12時30分至晚上9時提供接駁服務,每15分鐘1班車,全程免費。
▲進香旗是北港進香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象徵,旗上綉有宮廟名號與媽祖聖號。(圖/記者游瓊華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