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飆風戰鬥機(Rafale)。(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印巴邊境近期局勢再度升溫。據多家外媒報導,4月底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上空爆發一場無聲但激烈的空中對峙。印度空軍出動四架法國製「陣風」(Rafale)戰機靠近實控線,卻遭巴方迅速以中國製 J-10CE 戰機攔截與電戰干擾,最終印度戰機未穿越邊界即選擇撤離。事件發生後48小時內,印度空軍副司令達爾卡爾中將隨即被解除職務,引發印度內部軍事指揮與戰備能力的質疑。
事件發生於 4 月 29 日深夜至 30 日凌晨,根據巴基斯坦官方與媒體說法,當時巴空軍偵測到 4 架「陣風」戰機逼近,隨即派出配備電子戰吊艙的 J-10CE 戰機升空應對。巴方聲稱成功干擾了印軍戰機的航電系統,令其機載的 SPECTRA 電戰系統無法發揮效能,導致「陣風」戰機在中途即放棄任務,甚至傳出改在印控喀什米爾區緊急降落的消息。
儘管印度方面對此並未正面回應,未否認亦未澄清,但外界普遍認為,若該事件屬實,不僅顯示巴方在電子戰領域有所突破,也可能對中國戰機與配套電戰裝備的國際評價帶來助力。
此次空中行動的指揮官為印度空軍副司令達爾卡爾(Lt. Gen. Dalqar),據了解他在行動結束後兩日內即遭解除職務。印方高層對戰機未能有效躲避巴方雷達與電子壓制表示不滿,並質疑現有戰備體系與指揮效率。
達爾卡爾上任僅七個月即遭撤換,外界解讀這不僅是一次戰術失利的責任歸咎,更反映印度軍方內部對於「陣風」戰力部署與整體防空協同能力的深層憂慮。
在空中對峙發生前後,印度海軍的「維克蘭特號」航母亦進行了一次短暫的部署。原預期該艦將長期駐留阿拉伯海域以對巴施壓,卻在 4 月 26 日被衛星影像發現已返抵加爾瓦爾軍港,引發外界諸多猜測。
軍事分析認為,航母撤回可能出於三種原因:一是原先就屬計劃行程;二是技術故障需維修;三是為避開可能的巴軍反制,戰略性退讓。另有觀點指出,印度可能意圖透過表面降溫,轉向非正規戰手段施壓,包括支持巴國內分離主義或利用鄰近阿富汗勢力進行地緣施壓。
目前印巴雙方軍力持續高度戒備。巴基斯坦近期亦有影像顯示出動主戰坦克與空軍機群進行調動演練,甚至傳出重啟早已棄用的軍機場。印度則透過預警機與防空系統持續監控邊境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