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自製全球首艘可潛無人艇「藍鯨號」正式下水。(圖/翻攝自央視,下同。)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全球首艘可潛無人艇「藍鯨號」宣布建造完成,並在近日於廣東珠海正式下水。大陸官方雖將這艘無人艇用途關注於海洋探測,但實際上其擁有長時間水下靜態潛伏的特性,未來很可能被運用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區域,進行長時間、隱蔽的軍事監視活動。
《央視》報導,藍鯨號全長11米、排水量12噸,水面航速高達30-40節,水面續航可達數百公里,可實現數十米深的下潛和水下航行,以及長時間水下靜態潛伏待命。同時,還能在惡劣颱風海況下生存,在颱風來臨前潛入水下躲避風浪,經過颱風中心位置時,通過搭載的探空火箭和探測設備,探測海洋氣象數據。
報導指出,藍鯨號可應用於氣象探測、水下地形地貌測繪、水下拍攝、水下水質取樣、水下電纜管線巡檢等多個場景。該無人艇的成功研製,標誌著中國在海洋智慧裝備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下水後藍鯨號高速可潛無人艇還將進行內場調試、係泊試驗、碼頭試驗、海上試驗等,有望於2026年投入實際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藍鯨號具備最長可達1個月的水下靜態潛伏待命功能,隨時應對突發任務,引發外界對其軍事應用潛力的討論。有分析認為,藍鯨號的高速能力使其能快速抵達敏感或爭議海域,隨後潛入水中進行長時間、隱蔽的監視活動,可監控特定船隻動向、收集水聲信號、監測他國在相關海域的活動等。而這種能力對於維護海洋權益、掌握周邊海域態勢都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