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針對國民黨立委批評行政院在官網國情簡介中將96%人口歸為「其餘人口」,指控進行認知作戰、欺騙民眾,行政院10日作出回應,強調此項調整是尊重監察委員111年的建議,為促進族群平權所進行的表述修正,呼籲外界不應過度解讀。
有網友發現行政院官網2023年版本的國情介紹中,寫明「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組成以漢人為最大族群,占總人口96.4%」。但最新版本則改為,「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2.6%為原住民族群,外來人口占1.2%,『其餘人口』占96.2%。」此項表述引發爭議,藍營立委質疑政府「去漢化」意圖明顯。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國情簡介內容每年依據人口統計與法規進行修訂,相關族群分類係依據《戶籍法》、《原住民身分法》及《入出國及移民法》等進行定義與說明。此次針對族群表述的修改,源於監委鴻義章於民國111年12月所提出的建議。
李慧芝引述鴻義章意見指出,過去國情簡介中將台灣族群區分為「漢民族」、「原住民族」與「新住民」,其中「漢民族」又細分為閩南、客家與戰後移民,這種「漢番對立」的分類方式,恐不利於消除族群標籤與偏見。鴻義章因此建議戶政主管機關應就網站表述進行修正,以符合族群平權理念。
根據李慧芝說明,內政部戶政司評估後發現,目前依法僅有原住民族須進行族群身分登記,外來人口則依初次設籍紀錄統計,其他族群如閩南、客家、滿蒙等皆無法透過法定機制分類統計,若統一歸為「漢人」與事實不符,因此改以「其餘人口」客觀呈現。
李慧芝強調,此次文字調整是根據人口結構統計事實所為,並無政治動機,目的在於精準描述現行戶籍制度下的分類方式,外界應避免過度政治化解讀。此外,李慧芝也補充,台灣目前2300多萬人口指的是設有戶籍的中華民國國民,其中包含部分取得戶籍的外籍人士,而非特定族群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