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螢幕使用材質進步,螢幕保護貼的必要性引起熱議。(圖/資料照)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隨著智慧型手機螢幕材質日益強化,螢幕保護貼是否仍為必備品引發熱議。iPhone 16 系列全面導入升級版「超瓷晶盾」(Ceramic Shield),Android 陣營也多採用康寧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在防摔與耐刮方面皆大幅進步,使得保護貼的角色逐漸由「防破裂」轉向「防刮傷」輔助工具。
根據日本媒體《スマホライフPLUS》報導,日本市場也出現可直接塗抹於螢幕表面的保護塗層,提供傳統貼膜以外的新選擇。然而,是否還需要貼保護貼,仍需依個人需求判斷。保護貼的主要優點在於防止日常刮痕與污漬,尤其手機放入包包與硬物接觸時,容易產生細紋,有貼膜者則可有效避免。此外,具備防窺、抗藍光等功能的貼膜也逐漸受到歡迎。
不過保護貼並非完美。低品質貼膜可能導致觸控不靈敏、畫面不清晰,甚至需提高螢幕亮度使用,進而增加耗電量。另外,貼膜施工不易、邊角翹起與氣泡等問題,也常見於日常使用中。
目前主流材質分為玻璃貼與塑膠PET貼,前者硬度高但破裂後需整片更換,後者價格親民卻較不耐用。新興的液態塗層施工簡單,但防護力仍有爭議。
專家建議,若手機本身具備高度耐摔設計,搭配良好的防摔手機殼,已可提供足夠保護。保護貼是否必要,已不再是絕對,而是個人選擇與使用情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