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老師曬出橡皮擦的五種狀態。(圖/翻攝潮新聞)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孩子上課到底有沒有專心?有大陸老師發現,從小小的橡皮擦竟能看出孩子上課狀態!那些被戳滿小洞、被割得坑坑疤疤,甚至直接「失蹤」的橡皮擦,可能透露孩子在課堂上頻繁走神、分心,將文具當成消遣工具,這又被稱為「橡皮擦效應」。
陸媒《潮新聞》報導,在家長會上,有大陸老師亮出一張PPT,曬出5種不同的橡皮擦,以及背後對應的5種小孩聽課狀態。
第一種橡皮擦,乾淨完好,橡皮擦損耗小,表面光滑,這樣的學生通常是認真聽講、專心做作業。他們上課思緒集中,作業完成地工整,很少塗改,因此橡皮擦保存得特別好。
第二種橡皮擦上有少量小孔,但整體形狀保持完好,這類學生屬於上課偶爾分心,大部分時間仍能保持專注。
第三種是邊角有切割或撕裂痕跡,表面坑坑疤疤的橡皮擦,這樣的學生往往上課經常走神,容易分心,不自覺地把橡皮擦當作消遣工具。
第四種上面布滿黑點和小洞,邊角被切割,這意味著學生可能整節課都沒好好聽講,不停地搓、捏、戳,把橡皮擦嚴重「摧殘」。
還有一種,橡皮擦直接「失蹤」了。可能是玩丟了,也可能被分解找不到了,學生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橡皮擦成了課堂的「犧牲品」。
這種現象,在教育學上被稱作課堂行為觀察的「橡皮擦效應」,通過學生橡皮擦使用狀態,來判斷課堂專注度,主要應用於低年級學習習慣分析。
對於從橡皮擦狀態推論上課專注度,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班主任李平觀察,不僅戳、切橡皮擦,有的同學還會把橡皮擦、尺當成玩具,但是到高年級這種情況會少一些,因為橡皮擦、尺的玩法對他們來說太幼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