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方政府過「緊日子」 地鐵正迎接漲價潮

▲昆明地鐵員工爆料已數月領不到薪水。(圖/CFP)

▲大陸地鐵。(圖/CFP)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由於大陸地方財政吃緊,公用事業正面臨經營壓力。繼高鐵、自來水、瓦斯之後,仰賴地方財政補貼的地鐵(台灣稱捷運),不是掀起漲價潮,就是提前收班或拉長班次。

大陸知名財經自媒體「國民經略」指出,去年6月,大陸的武廣高鐵、滬杭客專、滬昆客專、杭甬客專等4條高鐵票價開漲,部分線路漲幅近2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高鐵之後,重慶日前發布軌道交通調價聽證會公告,擬終結持續近20年的「2元(人民幣,下同)時代」。公告表示,票款收入與營運成本差距日益加大,需完善票價機制。

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昆明地鐵剛剛完成漲價;而在此前,廣州地鐵取消單月滿15次六折優惠。即使不漲價的,也在開源節流,有城市地鐵提前半小時收班,列車班次間隔也被拉長。

文章指出,許多大陸城市都在拼命建地鐵,但地鐵本身並不是一個賺錢生意。沒有財政補貼,9成以上城市難以自負盈虧。據統計,各大城市地鐵補貼總額超過千億,最高的北京多達248.5億元,鄭州、深圳、成都、寧波、蘇州、青島等也超過70億元。

▲北京地鐵勁松站。(圖/CFP)

▲北京地鐵。(圖/CFP)

即使加上補貼,能做到持續盈利的地鐵公司也不多。數據顯示,大陸僅有12家地鐵歸母淨利潤超過1億元,部分地區陷入虧損。換言之,如果沒有財政補貼,僅靠票價收入和地鐵物業收益,幾乎所有城市都在虧損。

更大的問題是,在財政過緊日子的當下,加上房地產遭遇歷史轉折點,財政補貼沒那麼容易了。簡單來說,越來越多城市,已經支撐不起地鐵的龐大開支了。

文章認為,在過去的高成長時代,對大陸地方政府來說,內有財政收入擴張,外有賣地收入回補,公用事業借助補貼就能維持相對較低價格。當時,一年幾十億的公車地鐵補貼,相比數百億乃至上千億的賣地收入,可謂鳳毛麟角。

然而,這一邏輯在當下已經不適用,大陸地方政府開始過緊日子,債務壓力與日俱增,「公用事業漲價是再簡單不過的選擇」。

05/24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472 2 3947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熱門影音更多>>

【整棟房沒了】買個菜回來「家被剷平」!門口被倒土逼搬家

【整棟房沒了】買個菜回來「家被剷平」!門口被倒土逼搬家

【熱到崩潰】#李珠珢 應援熱到受不了!邦妮貼心拍背秀秀

【熱到崩潰】#李珠珢 應援熱到受不了!邦妮貼心拍背秀秀

【又暴衝?】加油站疑插隊爆口角 68歲翁倒車撞委屈喊:你兇我...

【又暴衝?】加油站疑插隊爆口角 68歲翁倒車撞委屈喊:你兇我...

【抖音歌也可以!】羅時豐神接唱夯曲《跳樓機》

【抖音歌也可以!】羅時豐神接唱夯曲《跳樓機》

24歲女騎士連闖紅燈!拒檢逃逸自撞不治 #高雄

24歲女騎士連闖紅燈!拒檢逃逸自撞不治 #高雄

熱門新聞 大陸 熱門新聞

讀者迴響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