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宥寧/台北報導
北市78歲邱姓老董無照駕車,重慶南路連撞多車,造成多名路人送醫。特斯拉多元計程車駕駛李先生也遭波及,卻因開特斯拉反被酸「活該沒保險」。其實他是單親爸,靠貸款買車養家,難以負擔動輒10多萬的營業保費。《東森新媒體ETtoday》專訪特斯拉保險專家施竣翔,揭露輿論背後的制度斷層,這場車禍撞壞的不只是車,更撞出電動車保險的結構性困境。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日前發生嚴重車禍意外,這一撞更撞出台灣政府在交通安全管理上的多重問題。(資料圖/記者黃彥傑攝)
特斯拉作為電動車市場的指標品牌,也是許多職業駕駛的營業首選。然而,一場由78歲無照老翁引發的連環車禍,卻讓一名多元計程車司機李先生,在毫無過失的情況下反遭網友冷嘲熱諷「開特斯拉沒保險,活該」,被害人身份反遭遺忘,掀起社會熱議。《東森新媒體ETtoday》追查背後制度斷層,專訪服務超過2,000位特斯拉車主的保險專家施竣翔,揭開特斯拉營業用車難以承保的制度罩門。
![]() |
營業用特斯拉(如 Uber) | 自用特斯拉 |
---|---|---|
年度車體險保費(乙式) | 約 NT$12~15 萬 | 約 NT$2~5 萬 |
出險風險等級 | 高(長時間上路) | 中等 |
保險公司願意承保意願 | 少數幾家(限制多) | 較高(選擇多) |
附加險條件 | 需綁定多項附加險 | 可彈性選擇 |
▲施竣翔點出特斯拉營業車保險風險。(圖/黃宥寧製)
營業用車高風險 特斯拉保費飆破十萬
施竣翔表示,特斯拉若登記為營業用車,保費遠高於自用車,主因在於風險與理賠金額雙高。「以乙式車體險為例,自用特斯拉保費約2至5萬元,但營業車動輒12至15萬元以上,對靠車吃飯的駕駛而言,是沉重的負擔」他指出,這也是許多多元計程車駕駛僅投保強制險與乘客險的原因,「不是不保,是保不起。」
特斯拉多數多元計程車 實際處於「裸奔上路」
在實務經驗中,施直言:「目前多數營業用特斯拉,實際上都未投保車體險,幾乎都是裸奔上路。」主因除高保費外,還有保單限制多、承保公司少,導致許多駕駛即便想保,也經常被保險公司婉拒。「你要保,還得先問保險公司願不願意保你。」他強調,這是現實制度造成的結構性難題。
進口電動車保費結構不平等 特斯拉限制最多
電動車保費高,其實與品牌、售價與進口身份密切相關。施指出,以國產電動車納智捷N7為例,保單選擇彈性大,可選擇丙式車體險,保費親民、門檻低。
但特斯拉屬進口高價車,保險制度卻限制更多,「特斯拉通常僅能投保乙式車體險,且多半需綁定多項附加險種,導致保費居高不下。」維修方面,因板金採鋁合金、電子系統封閉,外廠難以處理,車損嚴重時需回原廠維修,動輒數十萬、甚至破百萬,也讓保險公司理賠損率居高不下。
市佔高卻成保險拒接對象 特斯拉成「制度異類」
儘管特斯拉為台灣市佔率最高的電動車品牌,卻在保險市場上反而成了「制度異類」。施分析:「市佔越高,出險樣本越多,保險公司就越保守。」他指出,特斯拉高賠率、高維修成本的形象,使得保險公司投保審查更加嚴格,價格也隨之調高。
然而,從李先生的車禍事件來看,輿論集中在「開特斯拉沒保險」的表象,卻忽略背後制度問題。施竣翔強調:「不是開特斯拉的都是有錢人,對很多職業駕駛來說,那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台能養家的工具。」他呼籲,隨著政府大力推動電動車普及與補貼,相關保險配套也應盡速完善,否則受苦的,只會是不斷在馬路上為生活打拚的基層司機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