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迄今仍未公布許多貿易夥伴的關稅稅率。(圖/路透,下同。)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隨著8月1日期限逼近,川普政府陸續向貿易夥伴公布關稅稅率,而台灣迄今未獲通知。《紐約時報》表示,台灣可能很快與華府達成「握手協議」,但接下來仍需要大量的細節談判,而且可能仍會維持2位數稅率。
美國總統川普4月宣布徵收對等關稅,理念是把關稅作為槓桿、打開外國市場,宣稱很快就能達成數十項貿易協議,增加美國出口,協助本土企業在海外蓬勃發展。但3個多月過去之後,美國目前僅宣布與英國及越南達成協議,而且越南協議如今還大有問題,因為據傳河內當局根本不同意20%稅率,是在最後一刻被川普調高。
《紐約時報》寫道,儘管美國可能即將與歐盟、印度、台灣等其他國家達成「握手協議」,但多半只是有限的安排,還有很多細節有待談判。即便宣布達成協議,美國政府仍將維持2位數的關稅,並承諾未來對更多外國商品加徵關稅。
如今距離8月1日期限剩下不到1個月,川普政府恐怕只來得及應付一小部分國家,還有很多外國政府代表排不上談判行程表,讓外界質疑他是否真的想要達成能夠開放市場的貿易協議。不過,川普似乎並不煩惱,反而大肆讚揚高額關稅非常正當,又為美國帶來巨額財富。
▲企業領袖認為,川普關稅讓他們更難在海外做生意。圖為洛杉磯港(Port of Los Angeles)的貨櫃與貨船。
前白宮經濟顧問、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主管泰德斯奇(Ernie Tedeschi)表示,美國對進口產品課徵的平均有效關稅,已從今年初的2.5%暴增至18.7%,達到1933年以來的最高值,相當於當年加劇經濟大蕭條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也就是美國實施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的法律。
泰德斯奇認為,這是川普身為保護主義者的確鑿證據,「我認為,這是一個喜歡把關稅當作政策的政府。」
前美國貿易副代表、華府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所長卡特勒(Wendy Cutler)則認為,川普的政策同時包括開放市場與保護主義的元素。此外,即便川普政府未能達成太多協議,也可以只專注在幾個主要貿易夥伴身上,因為這已能涵蓋很大一部分的美國貿易份額。
不過,商界領袖強調,川普策略目前只讓他們在海外做生意變得更加困難,而非變得更加輕鬆。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柯文(Jake Colvin)表示,川普1年前以競選者身分,提出普遍基準關稅的想法時,大家都非常震驚,「現在公司與企業卻幾乎鬆了一口氣,10%基準關稅可能是他們能夠得到的最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