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宥寧/台北報導
士林地檢署偵破「中華民國身障關懷協會」假公益吸金案。該會於2011年合法立案、宗旨為扶助身障者,卻遭通緝犯蕭靖與妻陳品君、名模胞妹蕭瑋葶暗中操控,自2019年起吸金近新台幣2.6億元,實際投入營運與公益僅約1,032萬元,占比不到4%,其餘流向購屋、豪車、名錶及奢華享樂。3人今被依公益侵占、加重詐欺取財、偽造文書、洗錢等罪起訴。
「TDCA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身障關懷協會」打著非營利旗號溫情在社群平台上喊話:「願意和身障寶寶來一場希望約定嗎?」聲稱2,100位孩子來自不同原生家庭,需要社會大眾長期關注與支持,並推出「身障寶寶•希望水果 關愛陪伴計畫」(衛部救字第1121363154號)與「i運動不設限-多元扶助計畫」(衛部救字第1121363789號),以營養補充和陪伴活動號召捐款。
更可惡的是,協會還把藝人吳慷仁搬出來當宣傳招牌,在貼文中高調引用他「無私大愛」的分享,宣稱他曾親身參與協會的勸募活動,幫助「1,900位服務對象爭取長期匱乏永續的資源」。
▲協會還把藝人吳慷仁搬出來當宣傳招牌。(圖/記者黃宥寧翻攝)
然而,檢方揭露這個掛著合法招牌的協會,早已淪為吸金提款機。檢方查出,協會自2019年起至今共募得近新台幣2 億5,969萬元,真正投入營運與公益的僅約1,032萬元,其餘則流向購屋、豪車、名錶及奢華享樂,包括高檔餐飲、酒店消費與房產投資,還有701萬元現金用途不明。
主嫌為通緝犯蕭靖,他2021年因詐欺案判刑確定後拒不到案,由妻子陳品君補選接任理事長,但協會實權仍由蕭掌握。檢方發現,協會透過官網、街頭倡議與電話推銷向社會各界募款,並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外包公司簽約,由對方承攬募款業務,抽成比例高達六至九成,四年間承攬費高達1億3,915萬元,遠超《公益勸募條例》規範比例,嚴重侵蝕公益資源。
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公益團體的名義能換取社會信任,捐款人較不會懷疑資金用途,再透過與外包公司簽高比例抽成合約,把大筆捐款迅速轉出協會帳戶,變成可自由支配的資金。這些錢一旦流入自己或親友名下,就能用來購屋、買豪車、奢華消費,甚至透過多層轉帳與現金提領,達到揮霍與掩飾資金來源的目的。
檢方另查出,協會在吸金同時,還涉嫌利用虛構薪資金流詐貸。蕭靖、陳品君實際控制的協會名義,與多名員工或關係人帳戶間製造薪資往來紀錄,再藉此向銀行申辦信用貸款,詐得新台幣5,216萬元,款項同樣未用於協會公益,而是流入私人口袋或供揮霍使用。
▲蕭瑋葶不僅開名車、住豪宅,甚至還在家飼養稀有狐狸,把原本應該幫助弱勢的捐款當成私人享樂金庫。(圖/翻攝自Facebook/蕭女)
其中,蕭瑋葶於協會擔任「工程師」,年收入高達230萬元,卻主要負責協助處理帳務與金流,並在蕭靖被通緝期間掩護其行蹤、協助購屋與生活起居,使其能以化名繼續主導協會運作。
此外,帳冊顯示逾7,000萬元直接匯入被告及親屬帳戶,用於購買林口2筆房地(成交價分別為3,880萬元與2,960萬元)、7輛自用小客車(單價16萬至380萬元不等)、名錶、股票投資,及圓山飯店住宿、侯布雄、教父牛排等餐飲消費,甚至支付信用卡費、3C產品、生活用品、車輛維修、貸款本金利息與孝親費。
檢方指出,陳品君與蕭瑋葶均知蕭靖為通緝犯,仍協助其購屋並同住,讓其以化名持續操控協會事務。今年4月21 日,警方持搜索票在林口住處查獲蕭靖藏匿其中,另涉犯《刑法》藏匿人犯罪。
全案由檢察官邱獻民指揮偵辦,歷經113天蒐證,依《刑法》業務侵占、加重詐欺取財、偽造文書、背信、《洗錢防制法》及《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罪,將蕭靖、陳品君、蕭瑋葶三人提起公訴,並建請法院從重量刑,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