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宥寧/台北報導
打著「金管會唯一授權」的幣想科技,淪為史上最大黑金工廠。主嫌施啟仁具天道盟背景,去年收購幣想借殼經營,號稱合法卻暗勾詐團,短短1年多1539人受害,詐洗高達23億元。22日起訴移審,施庭上否認犯行哭求交保,楊紀文、王學治則全盤認罪,王更後悔喊「要退出幣圈了」。法官訊後認3人涉案情節重大,裁定續押禁見,並承諾會儘速行準備程序。
22日下午移審士院,在押3人態度大相逕庭。施啟仁堅稱無罪,庭上哭訴妻子產後憂鬱、岳父生病、父母年邁,懇求交保,辯護律師還搬出民眾黨立院黨團的修法提案,主張羈押要件應限縮,企圖爭取交保。
相較之下,持香港護照的楊紀文(亞太區商務總監)全盤認罪,直指施是發起人,並交代利潤分配──依營業額加收1.2%至1.8%手續費,由3人平分,自己僅得599萬餘元台幣;他還坦承掌控門市日常營運,並供稱「知道哪些客戶是詐騙集團」,最後懇求交保。
▲擁碩士學歷的王學治全認罪。(圖/記者黃宥寧攝)
另名王學治(百大公司金流操盤手)則強調只是依合約採購加密貨幣,未曾指揮他人,也全盤認罪。他表示大部分獲利仍在帳戶,僅提領100萬元,庭上全身疑似過敏不適,仍承諾:「以後要退出幣圈了!」還提到房貸壓力與就學中孩子,希望能交保處理家計。不過,法官認3人涉犯最輕本刑5年以上重罪,且犯罪嫌疑重大,僅責付或限制住居不足確保程序,裁定延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
幣想公司原本是合法登記的虛擬資產業者,2024年1月3日卻被施啟仁以1920萬元等值USDT收購,自此成為境外交易所CoinW 的「合法外衣」。施與亞太區商務總監楊紀文、金流操盤手王學治,分工經營加盟制度,吸收有黑幫或詐欺背景的股東,在全台各地展店超過40間,並對外打著「金管會唯一授權」旗號,迷惑投資人。
加盟主繳交50至100萬元保證金,門市再販售USDT給上門客戶,實際卻成為詐團導流的提款機。詐團甚至在LINE、臉書廣告佯裝交友、投資,指示被害人「親自去幣想門市買幣」,進一步轉入詐團指定錢包。
表面上,幣想設有法遵長、風控主管,門市要求顧客「KYC」實名驗證,並詢問買幣用途;實際上,詐團早把「標準答案」事先教給被害人,讓其順利過關。施更指示「必要時假意拒絕交易」,營造公司「有防詐」的形象,實際卻暗地合流。
幣想案中還扯出一段「黑吃黑」插曲,檢方查出,瑆曜科技負責人古富翔假藉「認識金管會證期局長弟弟」名義,聲稱能協助幣想順利通過洗錢防制登記,向業者索討疏通費,每月100萬元,3個月共收取300萬元。然而錢收了,卻完全沒有去辦任何事,最後連幣想也成了受害者,檢認古行為已構成詐欺罪,將他一併起訴。
然而,承辦檢察官痛斥施啟仁「犯後態度惡劣、矢口否認」,建請對其加重詐欺部分每名被害人各判10年、另洗錢判刑1年半,合併應執行25年。
▲可惡的詐團誘被害人到幣想門市。(圖/記者黃宥寧翻攝)
相較之下,楊紀文、王學治已表態悔悟,若能繳回犯罪所得,檢方建議從輕量刑。其餘受僱或從屬角色的10多名被告,則可望獲得緩刑機會。
實際上幣想公司客戶名單其實高達4,604人,其中3,000多人打過165專線報案,還有900多人本身就有詐欺、洗錢前科,整體異常比例高達近9成。由於部分被害人顧慮「錢拿不回來」或「怕家人知道」選擇隱忍,實際受害人數與金額恐怕遠比起訴書載明的數字還要龐大。
幣想案爆發後,震撼整個虛擬資產市場,不僅多家業者主動撤回金管會「洗防登記制」申請,避免被連坐或曝光,市場信心更明顯受挫。金管會隨即宣布全面擴大金檢,點名將查核12家業者,並要求VASP公會修正自律規範,杜絕現金交易漏洞。
甚至有兩家原本與超商合作、允許民眾以「條碼繳費」入金的業者,也緊急喊停服務。依新規定,目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業者名單已縮減至僅8家。檢方並引述國際反洗錢組織(FATF)相關指引,提醒台灣必須加速跟上國際監理腳步,避免再度淪為詐騙與洗錢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