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政府高官表示,現任總統川普推行的經濟與外交政策,不但可能會使盟友疏遠,也會讓北京政府得以趁隙拉攏夥伴。(圖/路透)
記者趙蔡州/綜合報導
美國前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與前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高級官員杜如松(Rush Doshi)7日投書《紐約時報》指出,美國正面臨現代史上首度在多項關鍵實力層面都超越自身的對手中國,單憑美國一己之力將難以應對,唯有結合日、韓、澳、加以及台灣等盟友,才能確保優勢。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坎貝爾與杜如松在投書中指出,中國如今展現的氣勢猶如二戰時的美國,不僅在購買力平價(PPP)、工業製造能力,有效專利和被引用次數、造船能力等多項指標上超越美國,還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海軍,美國正面臨真正的戰略挑戰。
文章強調,美國未來競爭的關鍵在於打造所謂「同盟規模」(allied scale),即聯合歐洲、日本、南韓、澳洲、印度、加拿大、墨西哥與台灣等國家與地區,在經濟、科技與軍事上形成共同體,才能保護共同的工業基礎與科技優勢。若此陣營合力,GDP將是中國的2倍以上,軍費支出也超過2倍,工業產能可佔全球一半,足以抗衡中國的經濟與地緣政治壓力。
兩人指出,現任總統川普推行的經濟與外交政策,不但可能會使盟友疏遠,也會讓北京政府得以趁隙拉攏夥伴,印度總理莫迪訪中就是一個例子。他們警告,若繼續走「川普式同盟」路線,更多依靠脅迫與懲罰盟友,可能換得短期讓步,卻傷害雙邊的長期信任,甚至迫使潛在合作國倒向中國。
他們指出,拜登政府期間,美國透過推動美歐貿易與技術委員會、強化「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立美英澳核潛艇合作,以及擴大出口管制與新貿易安排,展現以協商與夥伴關係凝聚盟友的方式,才是長遠可行的道路。
文章最後強調,美國最大的優勢並非單一國力,而是盟友與夥伴關係。「現在打造『同盟規模』還不算太遲,但若錯失機會,美國將在下個世紀逐漸走向孤立,讓中國主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