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統籌分配款增加情形。(圖/ETtoday製)
實習記者石嘉豪/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3日)邀集22縣市地方首長討論新版《財劃法》問題,除了因公式出包,造成部分縣市統籌分配款不增反減外,各縣市水平分配不均也出現不合理現象。根據主計總處資料,以新法公式計算,增加金額前4名分別是台北、新北、桃園與台中,其中北市增加452億元居全國之冠;而增加幅度的後4名,則是台南、高雄、澎湖與連江縣,台南與高雄淪為六都中的難兄難弟,增加幅度屬全國後段班。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全國金額增加前4名依序為,台北市452億元、新北市415億元、桃園市295.2億元、台中市295.1億元,皆為六都之中的成員;而增加金額後4名,則依序為嘉義市66億元、金門縣21億元、澎湖縣5億元、連江縣0.1億元。
不過,若是從「增加幅度」來看,全國增幅前4名依序為,新竹市259.6%、新竹縣259.4%、台東縣211.6%、花蓮縣210.3%;至於增加幅度後4名,則依序為台南市54%、高雄市51.5%、澎湖縣14.1%、連江縣1.5%。
此外,主計總處指出,按新版《財劃法》公式計算,目前仍有9個縣市在統籌分配款獲配數低於修法前,它們分別是台南市、彰化縣、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基隆市、金門縣、連江縣與嘉義市。
主計總處說明,115年度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整體挹注財源達歷史新高的1兆1650億元,但由上述資料可見,新版《財劃法》水平分配不均,全體國民無法受到均等照顧,不合理之處亟待解決,
主計總處強調,該修法只分財源、未調事權並不合理,如果地方自治事項沒有適當以所獲財源支應,由中央全數舉債,將違反公債法所定流量上限15%,進而使中央政府總預算難以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