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生上課時間經常引發討論。(示意圖/資料照)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國內教育改革議題再度引發熱議。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主張將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點、下午4點下課,以改善學生長期睡眠不足、提升學習效率。該案自9月9日發起後,不到一周便突破附議門檻,截至今(15日)凌晨2點,最新附議人數已達9792人,教育部依法須於11月14日前正式回應。
提案人指出,現行8點至4點的作息使學生普遍處於「慢性睡眠剝奪」狀態,不僅影響學習效率,還可能增加憂鬱、自傷風險,建議全面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讓學生獲得更多自主時間,用於探索興趣、進行運動、社交或專心讀書。同時強調國高中生已具備通勤能力,上課時間不必再綁定家長上下班作息。
▲「10點上課、4點下課」提案已有9792人附議。(圖/翻攝自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教育部回應,該案涉及地方政府權責,後續將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彙整資料,送交國發會並邀集專家學者研議,並於規定期限內作出具體回覆。事實上,2017年也曾有類似訴求,建議國高中改為上午9點上課,但當時教育部認為影響層面廣泛,包括學力銜接、教師員額與課程節數等問題,最終僅放寬高中早自習與第8節課的彈性參與。
消息一出,在社群平台上引發兩極討論。支持者認為,學生長期課業壓力過大,充足睡眠有助於提升專注力與學習效果,直呼「健康是無價的」、「該把沒有意義的課程刪掉」。但反對者則質疑「課程怎麼上的完」、「升學制度沒改,壓力只是從白天移到晚上」,還有人憂心放學後補習與家庭作業反而更繁重,甚至衝擊家長接送與家庭作息。
各界普遍認為,若僅調整上課時間,恐難從根本解決台灣教育的高壓環境。未來教育部如何在學生身心健康與升學需求間找到平衡,將是外界關注焦點。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