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堰塞湖空拍影像。(圖/花蓮分署提供)
記者周亭瑋/綜合報導
花蓮縣馬太鞍溪昨(23)日下午因堰塞湖壩頂溢流,導致光復鄉災情慘重,目前已造成14人死亡、34人受傷。事發後,不少輿論質疑,為何未提前採取措施;對此,律師林智群列出3大難解關鍵,不禁吐槽「那些說怎麼不趕快處理的鍵盤專家,可以自告奮勇去處理看看。」
林智群在臉書發文,整理出關於馬太鞍堰塞湖的幾項資訊,認為外界批評聲浪並未考量現實中的限制。首先,馬太鞍堰塞湖面積高達140公頃,相當於大安森林公園的5至6倍,而此次溢流的水量僅佔堰塞湖的6分之1;更關鍵的是,堰塞湖所在地並無任何道路可供大型機具進入,增加處理難度。
▲洪水沖入光復市區。導致嚴重災情。(圖/地方中心翻攝)
他強調,壩體本身鬆軟脆弱,一旦處理不慎,可能導致整體潰堤,造成水勢失控衝下山谷,災害規模恐更為嚴重,且進入現場的工作人員,本身也會面臨高度危險。
對此,網友們紛紛回應,「台灣就一堆人對土地都沒敬畏之心,只出一張嘴就可以解決」、「預防性疏散百姓很重要」、「看了相關資料,它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短時間無法處理好的。還好這次颱風沒直撲台灣」、「只會在那邊出嘴罵的最厲害」、「天佑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