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專家、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圖/桃園市政府)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水利專家、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26日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發出警告。他指出,壩體可能因「管湧現象」出現滲漏,導致1000多萬噸水瞬間傾瀉而下,危及生命與財產。他強調,這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攸關人道的問題,呼籲政治人物停止口舌之爭,全力投入救災行動。
談到對策,李鴻源以日本311地震為例,指出「垂直避難」是現階段最實際的選擇。他解釋,泥沙已淹沒一樓,二樓仍然相對安全,因此民眾須優先避難至高處,將保命放在第一位,再著手後續處理。他直言,面對災難,首要目標不是完美方案,而是最有效的行動。
針對外界對堰塞湖溢流與潰堤的爭論,李鴻源說,壩體已完全垮塌,溢流口切至近80公尺深,實質上與潰壩無異。他認為此時糾結專業名詞毫無意義,因為結果已經是大規模淹水,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減少損失,而非文字上的爭辯。
李鴻源提醒,堰塞湖還有1000多萬噸的水,形容明「管湧」這種隱性破壞的危險性,像天坑般突然崩塌。若壩體失守,預估洪峰僅需40分鐘便能抵達市區,疏散時間非常有限。他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以及災民必須密切合作,搶在危機爆發前做好準備,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