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被淹沒空拍畫面曝光。(圖/記者湯興漢攝)
網搜小組/劉維榛報導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看到網友爆料,堰塞湖潰堤前10分鐘的細胞簡訊只寫「溢流」,讓人誤以為不嚴重。實際上訊息已要求立刻疏散或往高樓避難,但因用詞差異,居民恐無法意識到潛在危險。23日共傳三封簡訊,提醒溢流、疏散與更大水流來襲,引發網友討論「應直接用潰堤」、「紅色警戒已是最高等級」。
醫師蘇一峰在臉書指出,看到PTT網友爆料,23日潰堤前10分鐘收到的簡訊,上面關鍵字只寫到「溢流」,因此讓網友抱怨「看起來就像罐頭訊息,溢流我真的沒什麼感覺到危險」。
簡訊內容完整曝光,15時00分02秒傳來,指出堰塞湖警報、紅色警戒,馬太鞍溪堰塞湖已於14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可能造成大量水流及土砂迅速向下游移動,請下游包括萬榮鄉、鳳林鎮光復鄉等警戒民眾,立刻疏散或往2樓以上避難,切勿靠近馬太鞍溪河道周邊。
事實上,另有網友在PTT討論,他挖出23日的細胞簡訊,當天總共就有三則,早上6點傳來「堰塞湖持續發布紅色警戒,水位將於上午8至10點發生溢流」,接著就是下午3點的逃難簡訊,直到4點25分則傳來,「堰塞湖已溢流,下一波更大水流及土砂將迅速向下游移動」。
▲23日撤離簡訊曝光。(圖/翻攝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
該名網友表示,如果大家看到這三封訊息的當下,「會待在家裡等淹水退去後整理家園,還是會二話不說馬上逃離現場,跟著警消人員避難或是自主避難遠離也好?」
網友們熱議,「直接講潰堤嘛,講溢流...當然會覺得沒那麼危險,頂多淹水」、「紅色警戒溢堤疏散看不懂?」「訊息看來不嚴重,住民會賭一下」、「立即撤離四個字還看不懂也是沒辦法了」、「山區的人看到紅色警戒,嚇都嚇死了」、「紅色警戒是台灣災害防治最高等級了」。